
[illustrated books;illustrated explanation] 著作中以圖畫為主稍加文字說明,多在書中出現
兼附圖畫以助解說的著作。如 宋 周敦頤 有《太極圖說》, 明 王徵 有《諸器圖說》等。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戰》:“或具圖説,請造作,則藉官本以興創之,禁别家仿製以培植之。”
“圖說”是一個由圖畫與文字結合構成的詞語,主要用于描述以圖像為主、輔以文字說明的著作形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圖說”指以圖畫為核心,搭配簡練文字進行輔助說明的著作形式。這類作品常見于科技、工程、曆史等領域的典籍中,例如宋代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和明代王徵的《諸器圖說》,均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闡述抽象理論或器物結構。
在當代,“圖說”形式已擴展至數據可視化、信息圖表等領域,例如統計報告中的圖文結合呈現。
若需了解具體古籍内容或現代案例,可參考《漢典》或《滬江詞典》中的進一步解析。
圖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圖畫、圖片等來傳達或說明信息、故事或想法。
圖說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蔔部)和⺼(肉部)。根據五筆字型輸入法,圖說的組成筆畫為11畫。
圖說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可見于西漢的時候。
在繁體漢字中,圖說被寫作「圖說」。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圖說曾有多種寫法,如「圖説」、「圖說」、「託說」等,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語言演變,最終統一為現代寫法「圖說」。
1. 這本圖書以精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為讀者進行圖說,容易理解。
2. 這幅畫作沒有标題,但它能通過細膩的線條和色彩來傳達出一種圖說。
相關的組詞有:
1. 圖書:指用圖畫、圖片等形式來介紹、闡述知識或者故事的書籍。
2. 圖片:用攝影、繪畫等方式創作的表現形象的作品。
3. 圖像:指用光線經過透鏡或者反射、折射等方式形成的影像,可通過屏幕或紙張等媒體呈現。
與圖說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描述:用文字或圖畫等方式清晰地給人以印象。
2. 标注:通過文字或标志等方式解釋和說明特定的信息。
3. 表達: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式來傳遞感情、思想或信息。
與圖說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暗示:通過模糊的語言或暗示來傳達信息,使讀者自行推斷。
2. 謎底:指問題或謎語的答案,暗示性強,有意不直接表達。
3. 隱藏:不讓信息公開或暴露,使之不為大衆所知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