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五濁”之一。謂末世衆生因煩惱叢集,身心交瘁而壽命縮短。《法華經·方便品》:“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刼濁、煩惱濁、衆生濁、見濁、命濁。”《楞嚴經》卷四:“汝等見聞,元無異性,衆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命濁”是佛教術語,屬于“五濁”(劫濁、煩惱濁、衆生濁、見濁、命濁)之一,主要描述末法時代衆生因惡業積累導緻的壽命縮短與身心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命濁指衆生因煩惱、邪見等惡業增長,導緻壽命逐漸減少、身心交瘁的現象。其核心在于“濁”,即穢濁不淨,既指壽命的衰減,也包含生命質量的惡化。
命濁與其他四濁相互關聯:
佛教認為,命濁是末法時代的特征,但通過修善去惡、持戒禅定,可淨化業障,超越五濁之苦,最終回歸清淨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五濁”或佛教經典原文,可參考《法華經》《楞嚴經》等典籍。
《命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的命運或境況不清淨,蒙塵受辱。
拆分部首和筆畫:命(四點水)+ 濁(水,西旁,繁體寫作濁)。
來源:《命濁》最早見于文學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回:“命濁于洗盡,即已屬雜碎之物矣。”
繁體:命濁的繁體寫作為濁。
古時候漢字寫法:命濁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明确記載,但現代漢字書寫規範中,命濁的寫法為:“命”、“濁”。
例句:他身世艱辛,遭受了太多命濁的折磨。
命運、命題、濁氣、濁酒。
境況不幸、命途多舛、運氣不濟。
命運坦途、命途坦蕩、幸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