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以養正”是一個源自《易經》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和用法:
核心含義
指從童年階段開始施以正确的教育,培養端正的品德。其核心在于強調教育應始于蒙昧階段,通過引導使心智歸于正道。
文獻出處
出自《易經·蒙卦》:“蒙以養正,聖功也。”意為在蒙昧時期涵養正氣,是聖人的功業。
教育視角
成語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認為童年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需通過教化使人擺脫蒙昧。例如王陽明心學将其延伸為“養晦”的功夫,即專注存養内在正氣,而非外在辨析。
哲學意涵
“蒙”不僅指兒童蒙昧狀态,也可理解為謙遜自守的态度;“養正”則指通過持續修養達到品性純正。
“蒙以養正”既是教育方法論,也蘊含修身哲學,強調從源頭培養純正心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易經》原文及王陽明心學相關論述。
《蒙以養正》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以智慧的方式教育和養育孩子,使他們能夠成為優秀的人。
《蒙以養正》的拆分部首是“艸”、“口”、“貝”,分别表示草、口和貝殼。它們分别代表了這個詞語的不同含義和構造。
《蒙以養正》中的草字部分是由兩個筆畫組成,口字部分是一個筆畫,而貝字部分則有四個筆畫。
《蒙以養正》這個詞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兒童教育理念。它是孔子在《論語》中所提到的一個觀點,意思是通過培養孩子的智慧和品德來塑造他們成為有道德、有素養的人。
在繁體字中,《蒙以養正》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上有些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蒙以養正》這個詞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和構造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蒙以養正》這個詞語的例句:
1.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用正面的方法蒙以養正孩子。
2. 學校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蒙以養正學生,讓他們成為有用之才。
3. 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蒙以養正,因此具備了很多優秀的品質。
以下是一些與《蒙以養正》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蒙育、培養、正道
近義詞:教育、指導、啟蒙
反義詞:放任、縱容、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