楫師的意思、楫師的詳細解釋
楫師的解釋
亦作“檝師”。船工。 晉 左思 《吳都賦》:“篙工楫師,選自 閩 禺 。” 唐 孟浩然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詩:“放溜下 松滋 ,登舟命檝師。”
詞語分解
- 楫的解釋 楫 í 劃船用具:舟楫。楫師(船工)。中流擊楫。 古同“輯”,聚集。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師的解釋 師 (師) ī 教人的人:老師。導師。師傅。師生。師徒。師德。良師益友。好(刼 )為人師。 擅長某種技術的人:工程師。醫師。技師。 效法:師法古人。 榜樣:師範。 指由師徒或師生關系産生的:師母。師兄
網絡擴展解釋
“楫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jí shī(注音:ㄐ一ˊ ㄕ)。
- 詞義:指船工,即負責劃船或管理船隻航行的人。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水上交通的從業者。
2.詞源與用法
- 古籍例證:
- 晉代左思《吳都賦》提到“篙工楫師,選自閩禺”,說明“楫師”與“篙工”并列,均指船工。
- 唐代孟浩然《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詩中有“登舟命檝師”的表述,進一步印證其指代船工。
- 結構分析:“楫”為左右結構,本義為船槳;“師”在此處指擅長某種技藝的人,組合後引申為精通劃船技術者。
3.相關文化背景
- 與“楫”相關的成語“中流擊楫”(zhōng liú jī jí),源自晉代祖逖的典故,比喻立志報國的決心,側面反映“楫”在古代交通與軍事中的重要性。
4.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楫師”一詞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但“舟楫”“楫子”等詞彙仍保留“楫”的本義。
“楫師”是古代對船工的特定稱謂,兼具實用與文化内涵,其釋義可通過古籍例證和字源分析清晰呈現。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吳都賦》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楫師》的意思
《楫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操縱船楫的人,即劃船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字的部首為木,筆畫數為12。
來源
《楫師》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是西漢時期史家司馬遷所著的一部曆史著作。
繁體
繁體字《楫師》在台灣地區和一些漢字繁體地區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楫師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差别不大。
例句
1. 漁民們齊心合力,向着楫師用力劃行,船隻順利前進。
2. 楫師們在湖面上巧妙地操縱船楫,使船隻穩定地行駛。
組詞
1. 楫木:指用于劃船的槳。
2. 楫舸:指劃船行駛的船隻。
近義詞
劃手、船家、船工
反義詞
乘客、漁夫、船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