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白色牆壁。 南朝 梁 顧野王 《舞影賦》:“圖長袖于粉壁,寫纖腰于華堂。”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高堂粉壁圖 蓬 瀛 ,燭前一見滄洲清。”
(2).指 宋 元 時代張貼法令、書寫告示的牆壁。《朱子語類》卷一○八:“又如孝弟忠信,人倫日用間事,播為樂章,使人歌之,倣《周禮》讀法,遍示鄉村裡落,亦可代今粉壁所書條禁。”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種穀,夏澆麻,情取棘針門粉壁上除了差法。”
(3).引申為将法令、告示寫在粉刷成白色的牆壁上。《元典章·戶部六·僞6*鈔》:“有令有司嚴加禁治,畧節真書罪賞,排門粉壁,使民知懼,遞相覺察。”《元典章新集·刑部·總例》:“仰所在官司多出文榜,排門粉壁明白曉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粉壁漢語 快速查詢。
“粉壁”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不同語境可作具體理解:
白色牆壁
指用白色塗料粉刷的牆面,常見于古代建築描述。例如南朝梁代顧野王《舞影賦》提到“圖長袖于粉壁”,唐代李白詩中也有“高堂粉壁圖蓬瀛”的描寫,均以白牆為背景展現藝術意境。
宋元時期的法令告示牆
特指宋元時代用于張貼官方文書、法規的專用白牆。如《朱子語類》記載通過粉壁公示“孝弟忠信”等倫理規範,元代馬緻遠《漢宮秋》也提到“棘針門粉壁”用于發布政令。
引申為法令公示行為
由白牆的功能延伸,代指将法令書寫于粉刷牆面的行政手段。如《元典章》記載通過“排門粉壁”實現政策宣傳。
特殊說明:部分資料(如)提到“粉壁”作為成語,比喻“虛有其表”,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文學應用示例:
杜甫詩句“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即以“粉壁”描繪建築的白牆,與自然景觀形成色彩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