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門。《大戴禮記·盛德》:“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戶八牖,三十六戶,七十二牖,以茅蓋屋。”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 南朝 陳後主 《獻歲立春光風具美泛舟玄圃各賦六韻》:“餘暉斜四戶,流風颺八音。”
(2). 南朝 齊 永明 中,中書舍人四員各住一省,時人呼之為四戶。《南史·恩倖傳·呂文顯》:“三年,帶 南清河 太守,與 茹法亮 等疊出入為舍人,并見親幸……時中書舍人四人各住一省,世謂之四戶。” 宋 蘇轼 《謝中書舍人表》之一:“雖四戶擅權,非當時之公議;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談。”
“四戶”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字面解釋
指“四門”或“四個家庭/戶口”。古代常用此詞形容人口數量或密度,尤其在農村地區,四戶可象征小規模聚居群體。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口統計、戶籍制度或比喻人口稠密程度。例如:“村莊雖小,四戶相依,煙火不絕。”
南朝官職
南朝齊永明年間,中書舍人四名官員分住不同省署,時人稱其為“四戶”,屬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稱謂。
文獻例證
如《大戴禮記·盛德》提到明堂“四戶八牖”,南朝鮑照詩句“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绮窗”等,均指向建築結構的四門設計。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出處或地域信息,可參考辭海類工具書或地方志。
四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個由四個家庭組成的社區或者村莊。
四戶的部首是戶,總共包含了4個筆畫。
四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左傳》,是一個古老而常用的詞彙。在繁體字中,四戶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四戶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不過仍然可以清晰辨認。
1. 這個社區共有四戶人家。
2. 四戶之間互相關心,經常幫助彼此。
四戶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比如:
- 四戶人家
- 四戶平民
- 四戶村莊
與四戶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四家、四戶人家。
與四戶意義相反的詞語是:單戶,指獨立的一個家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