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蹈湯赴火的意思、蹈湯赴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蹈湯赴火的解釋

比喻不避艱險。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且須散金帛,犒師旅,使聞鼓而蹈湯赴火,聞金而星布雲合。” 徐興業 《金瓯缺》第一部第三章:“他 張迪 ,官家的這條忠實走狗,蹈湯赴火,也要去竭力辦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蹈湯赴火”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dǎo tāng fù huǒ,其核心含義是比喻為了正義、真理或理想,不懼艱險,勇往直前。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
    源自《左傳·宣公十年》:“猶有子之蹈湯火者”,初指極端危險的行為。
  2. 唐代擴展:
    唐代趙元一《奉天錄》進一步使用該詞,如“使聞鼓而蹈湯赴火”,強化其“不避艱險”的語境。
  3. 與“赴湯蹈火”的關系:
    兩者含義相同,但字序不同。“赴湯蹈火”更常見,出自《荀子·議兵》,而“蹈湯赴火”更強調動作的連貫性。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結構


例句參考

  1. 張迪為完成使命,蹈湯赴火亦在所不惜。(《金瓯缺》)
  2. 消防員蹈湯赴火,隻為守護人民安全。(現代引申用法)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蹈湯赴火”不僅承載了曆史語境中的英勇精神,也適用于現代對堅定信念與犧牲精神的贊美。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左傳》《奉天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蹈湯赴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逆境或困難面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蹈”、“湯”和“赴火”。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蹈”字的部首是“足”,它是一個由六畫組成的字。 - “湯”字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它是一個由三畫組成的字。 - “赴”字的部首是“走”,它是一個由走字旁和蔔字頭組成的字,共十一畫。 《蹈湯赴火》這個成語源于《戰國策·楚策一》中,講述了楚國人原想用熱湯來考驗自己的忠誠,結果卻有人主動踏入熱湯中,以此表達對國家的忠誠和勇敢的精神。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蹈湯赴火」。 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标準規範中,該成語的寫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願意蹈湯赴火,為了救人而不顧自身安危。 與“蹈湯赴火”相關的組詞有:蹈海而死、赴難如歸、死而無憾等。 近義詞有:勇往直前、毅然前行、舍生忘死。 反義詞可能是不敢面對困難、退縮不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