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鼠舞的意思、鼠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鼠舞的解釋

指群鼠銜尾舞動。古人視為逆臣叛君作亂的征兆。語出《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昭帝 元鳳 元年九月, 燕 有黃鼠銜其尾舞王宮端門中。王往視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時 燕剌王 旦 謀反将死之象也。其月,發覺伏辜。” 漢 焦贛 《易林·鹹之節》:“豕生魚魴,鼠舞庭堂,雄佞施毒,上下昬荒,君失其邦。” 南朝 梁 江淹 《敕為朝賢答劉休範書》:“聞彼虹飲鼠舞之異,早見物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鼠舞"在漢語中并非現代常用詞彙,其含義需要結合古代文獻和民俗文化來理解,主要有以下兩層意思:

  1. 字面本義與災異象征

    • 最直接的含義是指老鼠像跳舞一樣成群竄動、跳躍的景象。
    • 在中國古代天人感應和災異學說中,鼠類異常活動(如成群聚集、直立跳躍、似舞非舞)常被視為不祥之兆或重大災變(如饑荒、瘟疫、戰亂、地震)發生前的征兆。這種觀念在史書和筆記小說中多有記載。例如,《漢書·五行志》等史書會将此類現象歸類為“孽”或“妖”,認為是上天對人間失政的警示。
  2. 民俗文化中的“鼠婚”儀式

    • 在中國及部分東亞地區的民間傳說和習俗中(尤其在年畫、剪紙、故事中),“鼠舞”更常與“老鼠娶親”或“鼠嫁女”的主題相關聯。
    • 在這個語境下,“鼠舞”描繪的是老鼠們為操辦婚禮慶典而進行的拟人化活動,包括吹吹打打、擡轎迎親、跳舞慶祝等熱鬧場面。這通常發生在特定的民俗節日夜晚(如一些地方的正月初三、臘月二十三或正月二十五等),人們會早早熄燈睡覺,避免打擾老鼠的婚禮,并撒些米糧以示“隨禮”,祈求新的一年鼠不擾家、五谷豐登。這個習俗反映了民間對老鼠既厭惡又敬畏的矛盾心理,以及祈求人鼠相安、生活順遂的願望。

“鼠舞”一詞的核心意象是老鼠的異常或拟人化的群體活動。它既可能指代被視為災禍預兆的自然現象,也可能指向民俗文化中充滿想象力的“老鼠娶親”慶典場景。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是嚴肅的災異記錄還是诙諧的民間故事。

學術建議: 由于“鼠舞”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在正式書面表達中應謹慎使用。若需引用其概念,建議明确說明具體指向(如“鼠類異常活動的災異記載”或“老鼠娶親民俗中的舞蹈場景”),并引用《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的相關條目或《漢書·五行志》等曆史文獻及民俗學專著(如《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作為依據。對于網絡信息,務必核實來源的學術可靠性(如大學機構、專業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鼠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1. 古代兇兆象征(主流解釋) 根據《漢書·五行志》記載,西漢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燕國宮殿出現黃鼠銜尾起舞的異象,持續一日一夜後死亡,被視為燕剌王劉旦謀反失敗的預兆。此後“鼠舞”被引申為逆臣叛亂或社會動蕩的征兆,常見于古代災異學說中。例如:

2. 現代引申含義(非主流說法) 部分現代詞典提出該詞可形容“極度喜悅的狀态”,如同老鼠歡快跳舞,但此解釋缺乏古籍佐證,可能是對成語的衍生解讀或誤用,使用時應謹慎考據。

使用注意:在文史研究中需采用第一種解釋;若用于文學創作表達歡慶場景,建議注明引申義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家梨哀識按部暴斂報最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别稱步驺滄滄涼涼草腹菜腸谄谀取容乘其不意楚臣德譽放殛弗非含牙帶角合喙赫連禾田回讬鹘拳剪發披缁焦金爍石椒锳計件金籝僦雇俊慧君家菓空迥揆格窺深蜜瓜耐人咀嚼鬧架辟支下乘乾衡淺醉七高八低窮燒畎畒人怨神怒入侍尚左燒燼蛇伸收問書會説鐵騎兒特樞鐵镖通權頹命屯居望夕畏惕五縣歍歔吾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