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at]∶肥軟
猿眠但腽肭,凫食時唼。——皮日休《二遊詩》
(2) [fur ursine]∶海狗。亦稱“海熊”
(1).肥軟貌。 唐 皮日休 《二遊詩·任詩》:“猿眠但腽肭,鳧食時啑唼。”
(2).即腽肭獸。通稱海狗。其毛皮可制茵褥等,腎可入藥。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腽肭獸》。參見“ 腽肭獸 ”。
“腽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à nà,主要含義如下:
“學生見無腽肭感,就慢慢回到位上。”(形容缺乏柔軟或松弛的感覺)
“海狗也稱海熊、腽肭獸,是生活在海洋裡的四腳哺乳動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漢語用法或動物學名稱,可參考權威詞典或生物學資料。
《腽肭》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肥胖、肥大、腹部肥胖鼓起的樣子。
《腽肭》的部首是⺼(肉),共有23個筆畫。
《腽肭》一詞最早見于《異字陳經》。據說,這個詞比較少用,更多地是在古代文人的詩詞中出現。
繁體字為「膃肭」,發音相同,意思也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臥肭肉」,其中「臥」是躺着的意思。
他有一副腽肭的身材,被認為是健康的象征。
腽肭沒有常用的組詞搭配。
腽肭的近義詞可以是:肥胖、臃腫。
腽肭的反義詞可以是:瘦削、纖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