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木刻告示。 宋 利登 《野農謠》:“紅雲一道擁歸騎,村村鏤榜黏春風。” 錢锺書 注:“指勸農的木刻告示。”
“镂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镂榜”指木刻告示,主要用于古代張貼公告或表彰信息。該詞由“镂”(雕刻)和“榜”(告示牌)組合而成,字面意為雕刻在木闆上的文告。
曆史用例
宋代詩人利登在《野農謠》中寫道:“紅雲一道擁歸騎,村村镂榜黏春風。”此處“镂榜”指官府勸農的木刻告示,錢锺書曾注釋其用途。
工藝特點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雕刻工藝精湛的文字或牌匾,比喻文字精美、技藝高超。
需注意,“镂榜”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數文獻中僅保留其原始含義(木刻告示),而引申的成語用法多見于特定詞典或文學賞析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野農謠》原文或錢锺書相關注釋。
《镂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木闆上雕刻刻度、記載,用以确定名次或排行。源自古代舉辦科舉考試時,考生的名次根據考官在木闆上雕刻的字榜上确定。
《镂榜》這個詞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木字旁。钅部表示金屬,木字旁表示木材。筆畫數為17畫。
《镂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科舉制度。考生的名次會被雕刻到木闆上,形成一個字榜,以示公正。
《镂榜》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鏤榜」。
在古代,「镂榜」這個詞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隨着漢字的演變,現代的寫法被普遍接受和使用。
1. 在古代,考生們為了登上《镂榜》,日夜刻苦地準備科舉考試。
2. 老師在黑闆上镂榜,讓學生們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分數和名次。
1. 镂刻:指在物體表面用刀等工具雕刻、切割。
2. 榜樣:指為人效仿,給人以榜樣的人或事物。
3. 镂空:用刻刀在物體上雕刻出空洞或圖案。
1. 雕版:指在版面上進行雕刻,制作印刷版的過程。
2. 立牌:指樹立牌子,用于标識或宣傳。
1. 實錄:指真實記錄下來的文字、事件或曆史資料。
2. 實績:指真實的成績、業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