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援的意思、馬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援的解釋

馬援(前14-後49) : 東漢大将。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光武帝時任隴西太守,率軍擊敗羌人。後被封為伏波将軍。曾以“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自誓,出征匈奴、烏桓。後以六十二歲高齡出征武陵“五溪蠻”,病死軍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援是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開國功臣,其生平和貢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

一、基本信息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他出身名将世家,先祖為戰國時期趙國名将趙奢(號“馬服君”),家族遂以“馬”為姓。

二、生平與主要事迹

  1. 早年經曆
    少時胸懷大志,因同情罪犯逃亡北地郡(今甘肅慶陽),後經營畜牧緻富。新朝時曾任漢中太守,後投奔隴右軍閥隗嚣,最終歸順光武帝劉秀。

  2. 軍事成就

    • 平定西北:任隴西太守時擊敗羌人,穩定邊疆。
    • 南征交趾:以伏波将軍身份平定越南北部叛亂,實施漢化改革,鞏固嶺南統治。
    • 北擊烏桓:年近花甲仍率軍征讨北方烏桓,穩固塞北。
  3. “馬革裹屍”的終局
    62歲時主動請纓征讨武陵“五溪蠻”,最終病逝軍中,踐行了他“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的誓言。

三、後世評價與影響

馬援一生征戰四方,以“馬革裹屍”的豪情和卓越軍事才能,成為東漢開國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名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援》的意思

《馬援》是指陳壽所著的史書《三國志》中的一個人物,他是中國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名将之一。馬援以其聰明智勇、才華出衆而聞名于世。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援》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馬”和“援”兩個部分。

“馬”是形聲部首,意為馬匹,總筆畫數為3。

“援”是手部首,意為伸手拿取,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馬援》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曆史,原本是指馬援這位曆史人物的名字。

在繁體中,馬援的寫法是「馬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馬援》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與現代的寫法相似。

例句

1. 馬援以其出色的戰略眼光和果斷的決策而受到贊譽。

2. 《馬援傳》是《三國志》中關于馬援的篇章之一。

組詞

馬家援助、援手、援兵、援救、援引

近義詞

協助、支援、幫助、攙扶、支持

反義詞

抵抗、阻擋、對抗、拒絕、阻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