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求索所有的神而盡祭之。《禮記·郊特牲》:“ 伊耆氏 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響之也。” 鄭玄 注:“索,謂求索也。” 陳澔 集說:“索,求索其神也。”
“索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權威資料辨析:
一、古代祭祀術語(主流解釋) 出自《禮記·郊特牲》,指年終祭祀時求索并祭祀所有神靈,涵蓋自然萬物之神。
二、現代引申用法(存疑) 個别資料将其解釋為貶義成語,形容過度追求物質享受,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誤用或生造詞。
建議學術場景優先采用《禮記》中的祭祀本義,若遇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核實。
索飨(suǒ xiǎng)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四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尋求享受或追求愉悅的意境或狀态。這個詞透露出一種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索(suǒ)是由"纟"和"九"兩個部首組成。
飨(xiǎng)是由"食"和"享"兩個部首組成。
《索飨》一詞最早見于《文心雕龍·修辭略》一書,此書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家劉勰所著,記載了許多關于修辭和文學鑒賞的知識。
繁體字“索飨”是“索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過演變。如今的“索飨”寫法是現代漢字發展的結果。在古代,它可能有不同的寫法,這取決于時代和地區。
1. 他不停地追求新的體驗和享受,似乎永遠無法滿足他的索飨之心。
2. 那個地方的美麗風景給我帶來了巨大的索飨。
組詞:索性、飨宴、飨受。
近義詞:追求、尋求、追尋。
反義詞:失望、悲傷、不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