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趣投合的知己朋友。《晉書·嵇康傳》:“蓋其胸懷所寄,以高契難期,每思 郢 質。” 唐 楊炯 《宴族人楊八宅序》:“固知深期罕遇,所以縱傾蓋之談;高契難并,所以泣相知之晚。”
“高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志趣相投的知己
指彼此志向、情趣高度契合的知心朋友,強調精神層面的深度默契。這一解釋源自《晉書·嵇康傳》和唐代楊炯的《宴族人楊八宅序》,其中提到“高契難期”“高契難并”,均表達知己難遇的感慨。
深厚情感與默契(成語用法)
在部分現代釋義中,“高契”被歸為成語,解釋為“人與人感情深厚、互相信任且默契極高”。但此用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直接對應,可能是現代引申的通俗化解讀。
古籍出處
《晉書》記載嵇康“胸懷所寄,以高契難期”,唐代楊炯亦用“高契難并”形容知己的稀缺性,均體現“高契”特指精神契合的知己關系。
字義拆分
“高”指高度、深遠,“契”指契約、默契,合起來表示“深刻的志趣相投”。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正式語境,描述超越普通友誼的精神聯結,如“高契難期”可形容對知己的渴求。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對古典文獻的解讀中。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漢典的具體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