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潛翳”。隱蔽;隱藏。 漢 蔡邕 《述行賦》:“想 宓妃 之靈光兮,神幽隱以潛翳。”《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寧 抱道懷貞,潛翳海隅。”《晉書·潘嶽傳》:“黃塵為之四合兮,陽光為之潛翳。”
“潛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潛翳(拼音:qián yì),意為“隱蔽;隱藏”。其構成字中,“潛”指埋藏、隱伏,“翳”有遮蔽、掩蓋之意,組合後強調事物被深藏或不易察覺的狀态。
古代文獻例證
現代引申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作為成語,比喻内部隱藏的問題或困難。例如:“公司表面運轉正常,實則潛翳重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
《潛翳》是一個詞組,整體意思是隱藏的陰影或暗處。潛指隱藏,翳指陰影,兩者結合表示隱藏在暗處的東西或現象。
《潛翳》的部首拆分為水(氵)和羽(⺶),其中水為左部首,羽為右部首。“潛”字共有11畫,“翳”字共有16畫。
《潛翳》一詞源于漢語,為中文詞語。在繁體中文中,應該寫作「潛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對于《潛翳》一詞,根據古漢字字典,可能存在以下寫法:
潛:淺/潛/㴛/㳢
翳:翼/翳
1. 在這片森林中,隱藏着許多潛翳的生物。
2. 那個暗處的潛翳,讓我感到不安。
1. 潛水:指潛入水中進行活動。
2. 翳晦:指昏暗或不明亮的狀态。
3. 潛藏:指隱藏或埋藏起來。
1. 暗影
2. 隱匿
3. 埋沒
4. 隱蔽
1. 明亮
2. 公開
3. 顯露
4. 曝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