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風師、雨伯的并稱。 唐 杜甫 《種莴苣》詩:“雷雨歘奔命,師伯集所使。” 仇兆鳌 注引 揚雄 《河東賦》:“叱風伯於南北兮,呵雨師於東西。”
(2).稱師父之兄。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師之兄弟》:“ 魏叔子 師友行輩議,師伯、叔者,俗稱也。”
(3).稱師父之師兄。《封神演義》第四四回:“有 楊戩 接住,拜倒在地,口稱:‘師伯今日駕臨,想是為師叔而來?’”
“師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自然神合稱
指古代神話中的“風師”和“雨伯”,即掌管風雨的神靈。此用法多見于文學作品,如唐代杜甫《種莴苣》詩:“雷雨歘奔命,師伯集所使。”。此處“師伯”對應風神(風伯)與雨神(雨師)的合稱,源自揚雄《河東賦》的典故。
師父的兄長
在傳統師徒關系中,對師父兄長的尊稱。例如清代梁章钜《稱謂錄》記載:“魏叔子師友行輩議,師伯、叔者,俗稱也。”。
師父的師兄
指師父的同門師兄,即比自己師父年長或先入門的同輩修行者。如《封神演義》中楊戬稱姜子牙的師兄為“師伯”。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近現代詞典及文學作品的解釋。如需更詳細考證,可查閱《河東賦》《封神演義》等原文。
師伯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師是指老師、導師、教授的意思;伯是指兄長、叔叔的意思。
師的部首是罒,師的總筆畫數為5;伯的部首是亻,伯的總筆畫數為6。
師伯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和禮制。在古代社會中,家族世襲制度中的長兄或者是輩份比較高的親族通常被稱為伯,而在國家或官府中擔任教導學生的職務者則被稱為師。因此,師伯這個詞語表示了尊敬和敬愛的意涵。
師伯(繁體字)
在古時,師伯的寫法可以是“師伯”,也可以是“師博”。
1. 我的師伯是個非常有學問的人,他教給了我很多知識。
2. 這位師伯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已經奉獻了幾十年了。
師伯組詞:
師長、師父、伯仲、伯樂
師伯的近義詞有:
師傅、導師、老師、兄長、叔叔
師伯的反義詞有:
弟子、學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