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羅帳幕。《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邃宇列綺窻,蘭室接羅幕。” 張銑 注:“羅幕即羅帳。” 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宋 晏殊 《蝶戀花》詞:“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羅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羅幕(拼音:luó mù)指用絲羅制成的帳幕或帷幕,常用于形容富貴人家的室内裝飾。絲羅是一種輕軟透氣的絲織品,常被用作帷帳材料,具有精緻、華美的特點。
詩詞中的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羅幕”常被用來營造場景氛圍。例如:
象征意義
因絲羅質地輕薄,“羅幕”有時也隱喻富貴生活的脆弱或虛幻,如陸機《君子有所思行》中“蘭室接羅幕”的描寫,暗含對奢靡生活的反思。
部分資料(如)提到“羅幕”作為成語時,可引申為“用複雜手段掩蓋真相”,但這一用法較罕見,且未被權威詞典廣泛收錄,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羅幕”的核心含義是絲羅制成的帳幕,多用于古典文學中,兼具寫實與象征功能。如需深入理解,可結合《文選》《全唐詩》等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分析。
羅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以下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羅:部首為網,總筆畫數8畫。
幕:部首為巾,總筆畫數13畫。
來源:
羅幕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的文獻,具體出處已無法考證。但在古代,羅幕常用于形容華麗、壯觀的裝飾物或布幕。
繁體:羅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羅幕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
例句:
1. 那座古宮殿的大廳裡,懸挂着華麗的羅幕,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2. 舞台上的紅色羅幕一拉開,觀衆們的眼睛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組詞:
1. 羅盤
2. 幕布
3. 幕牆
4. 幕後
近義詞:
帷幕、帳幕、簾幕
反義詞:
幕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