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舅母的俗稱。《廿載繁華夢》第一回:“ 傅成 隨帶他進後堂裡,和他的妗娘及中表兄弟姐妹一一相見已畢,然後安置他到書房裡面。”
“妗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方言特色的稱謂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核心含義
“妗娘”指代舅母,即舅舅(母親的兄弟)的妻子,等同于普通話中的“舅媽”。這一稱呼在北方方言區尤為常見,例如陝西、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讀音與字形
方言使用範圍
主要流行于北方方言區,包括陝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廣東部分地區也有類似用法。
其他延伸用法
“妗”亦可指妻兄或妻弟的妻子,如“大妗子”“小妗子”分别對應丈夫的嫂子或弟媳。不過“妗娘”一般專指舅母,與這一延伸義區分使用。
文學與曆史用例
清代《聊齋志異·公孫九娘》中有“兒少受舅妗撫育”的表述,印證了“妗”作為舅母的用法源遠流長。
“妗娘”是兼具地域性和曆史性的親屬稱謂,日常使用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對象。
妗娘這個詞源自古代漢語,是一個擁有神秘而優雅氣質的詞彙。妗娘一詞讓人聯想到柔和、溫馨的感覺,同時也有一種娴靜、高貴的形象。
妗娘由“女”和“艮”兩個部首組成。女部首表明與女性相關,而艮部首則表示堅定、穩重的特質。從筆畫上來看,妗字由13畫組成,而娘字則由10畫組成。
妗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如《紅樓夢》、《西遊記》等。在《紅樓夢》中,寶玉封黛玉為“黛娘”,黛娘即為黛玉的别稱;而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變成妲己妃,被稱為“妲己”。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強調了妗娘的高雅和典雅之風。
在繁體字書寫中,妗娘的字形相對複雜,保留了更多古代漢字的特點,表現出古典的韻味。
在古代漢字中,妗由“女”和“一”組成,娘由“女”和“艮”組成。
1. 老妗娘繡花的技藝非常娴熟。
2. 她那妗娘一般的韻味和氣質深深地吸引着人們。
組詞:妗祠、妗宴、妗席、妗房、妗禮、妗好等
近義詞:娴靜、高貴、典雅等
反義詞:妖豔、粗俗、庸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