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得的意思、無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得的解釋

(1).猶無從。《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邢昺 疏:“三讓之美,皆隱蔽不著,故人無得而稱焉。”得,一本作“ 德 ”。參見“ 無從 ”。

(2).猶不許,不準。《商君書·墾令》:“無得為罪人請於吏而饟食之。”《漢書·朱博傳》:“積受取一錢以上,無得有所匿。欺謾半言,斷頭矣!”

(3).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傳》:“﹝ 張敵萬 ﹞向在 淮南 誘敵深入,步騎四集,悉陷於淖,無得解者, 金 人至今膽落。”

(4).無所得。《呂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無賞為賞,以無得為得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得”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無從
    指沒有途徑或方法做到某事。
    出處:《論語·泰伯》:“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例句:“三讓之美皆隱蔽不著,故人無得而稱焉。”(《論語》邢昺疏)

  2. 不許,不準
    表示禁止或不允許。
    出處:《商君書·墾令》:“無得為罪人請於吏而饟食之。”
    例句:“積受取一錢以上,無得有所匿。”(《漢書·朱博傳》)

  3. 未能得以
    指未能實現或達成。
    出處:《宋史·胡松年傳》:“金人至今膽落,無得解者。”

  4. 無所得
    強調結果上毫無收獲。
    例句:“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心經》)


二、引申與哲學含義

在佛教經典(如《心經》)中,“無得”被賦予哲學内涵,指脫離對事物的執着,達到“不占有”的境界。例如:“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心經》)


三、現代用法

作為成語時,表示“沒有辦法、無法做到”,常用于口語或書面語。
例句:“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查字典》)


該詞既有日常語境中的禁止、無從等含義,也有哲學層面的超脫意義。具體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無得》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沒有獲得或得到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無法得到某種東西或某種結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得》這個詞的部首是“無”字的“無”部,筆畫數是9畫。

來源和繁體

《無得》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是簡化字“無”的延續。在繁體中,相應的字是「無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用來表達《無得》這個意思的常用詞語是“無所獲得”或“無所得”。這種表達方式更符合古代漢字的書寫風格。

例句

1. 我努力了很久,卻依然無得可言。

2. 他盡力參與了比賽,但最終無得獎項。

3. 這個項目沒有得到資金的支持,無得繼續進行。

組詞

無得到、無得以、無得可說、無得可取、無得選擇。

近義詞

一無所得、無所獲得、一事無成。

反義詞

有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