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邈絕的意思、邈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邈絕的解釋

(1).久遠。《史記·孝武本紀》:“ 三代 邈絶,遠矣難存。”

(2).遙遠;高遠。 清 李滢 《望羅浮歌》:“我聞 博羅 一山拔地起,邈絶霄漢橫蒼煙。”

(3).超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庾闡 始作《揚都賦》” 劉孝标 注引《中興書》:“﹝ 闡 ﹞少孤,九歲便能屬文,遷散騎侍郎,領大著作,為《揚都賦》,邈絶當時。”《文選·潘嶽<射雉賦>》“何調翰之喬桀,邈疇類而殊才” 南朝 宋 徐爰 注:“言邈絶疇類,殊異才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邈絕(miǎo ju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語境中。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時空的遙遠隔絕

    指空間距離極遠或時間跨度極大,達到難以企及的程度。

    《漢語大詞典》 釋為:“遙遠至極;隔絕難通”。如《後漢書·南匈奴傳》載:“邈絕南庭,萬裡之殊”,形容地域的極端遼遠。

  2. 抽象層面的超然或斷絕

    引申為境界、水平的超凡脫俗,或關系、聯繫的徹底斷開。

    《辭源》 注:“高遠超絕;全然斷絕”。如杜甫《詠懷古迹》中“蕭條異代不同時”之歎,隱含對古人風骨的邈絕追思。

二、典籍用例佐證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權威辭書版本,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邈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如《史記》《世說新語》等)的記載:

  1. 久遠
    指時間上的遙遠,常用于描述曆史或傳說的悠遠。例如《史記·孝武本紀》中“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強調夏、商、周三代距今久遠,難以考證。

  2. 遙遠;高遠
    形容空間或境界的遼遠超然。清代李滢《望羅浮歌》有“邈絕霄漢橫蒼煙”一句,以“邈絕”描繪博羅山高聳入雲的景象。

  3. 超絕
    指才能、成就等超越尋常。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注引《中興書》提到庾闡作《揚都賦》“邈絕當時”,贊其文采卓然出衆。

補充說明
“邈”字本身有高遠、渺茫之意(如“邈如曠世”),與“絕”組合後強化了程度,可靈活用于時間、空間或抽象概念的極緻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理安谧百宿榜阙敝帚踣鉄伯禹仇匹垂花二門撺鼓兒戴翼鲽鯋頂價冬鼓阇提花刮刮匝匝裹脇皓膠花邊夾白駕肩接迹嗟服接火疾首蹙額酒骨掠鬧屢月孖生郿塢密心暮想朝思男人辟謬平事淺浮氣化窮泉棄疑羣喙忍奈賽珍珠煞落深醇神龜樂十部樂是非之地石心手鈔水火不相容水秋千隨溜兒素石檀腮騰蕩騰騰兀兀痛繩魏巍下交小行卸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