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勒在馬口裡的小鐵鍊。也稱馬嚼子。《金6*瓶6*梅詞話》第八回:“﹝ 王婆 ﹞向前一把手把馬嚼環扯住。”亦省稱“ 馬環 ”。《三俠五義》第十四回:“﹝ 張龍 ﹞上前将 龐昱 馬環揪住,道:‘你闖了人,還往那裡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嚼環漢語 快速查詢。
“馬嚼環”一詞的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馬嚼環是套在馬口中的小型鐵制器具,由鐵鍊或鐵環構成,用于控制馬匹行動,俗稱“馬嚼子”。古代文獻如《金瓶梅詞話》和《三俠五義》中均有提及,例如王婆“扯住馬嚼環”、張龍“揪住龐昱馬環”等場景。
功能與結構
作為馭馬工具,其主體為金屬材質,通過勒住馬的口腔敏感部位,使騎手能通過缰繩傳遞指令,實現轉向、停止等操作。
别稱與簡化形式
該器具在古籍中也被簡稱為“馬環”,如《三俠五義》中的“馬環”即指馬嚼環。
延伸比喻(需注意)
部分資料提到其被引申為成語,形容“心思反複無常”,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擴展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金瓶梅詞話》或《三俠五義》原文。
馬嚼環指的是一種馬匹使用的嚼合物,用于控制馬匹的嘴部,并使其聽從騎手的指示。這是一種類似嚼環的裝置,由皮革或金屬制成,置于馬嘴中使用。通過連接到頭發或缰繩的帶子來控制馬匹的運動。
馬嚼環的拆分部首為馬(馬部首)和環(王字旁),共兩個部首。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馬嚼環的總筆畫數為20畫。
馬嚼環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顯,馬指的是動物馬,嚼環指的是馬匹使用的嚼合物。繁體字形為「馬嚼環」,其中「環」部分加入了繁體字的獨特結構和組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馬嚼環的字形與現代字形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描述,馬嚼環的古代字形為「䬉」。這個字形是由「㚇」和「"}"」兩個部分組成,「㚇」象征着馬的頭部,而「"}"」則象征着嚼環的形狀。
1. 騎手戴上馬嚼環,控制馬匹的動作。
2. 馬匹咬住馬嚼環,聽從騎手的指示前進。
1. 馬鞍嚼環
2. 馬籠頭嚼環
3. 馬缰繩嚼環
1. 馬勒
2. 口控
3. 口環
1. 自由控制
2. 無嚼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