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竊脂的意思、竊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竊脂的解釋

(1).鳥名。即桑鳸。《爾雅·釋鳥》:“桑鳸,竊脂。” 郭璞 注:“俗謂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雲。”《朱子語類》卷一二二:“古之帝王,其必為善,如火之必熱,水之必寒。其不為不善,如騶虞之不殺,竊脂之不穀。” 清 錢謙益 《寒食後雨不止書示鄰裡》詩:“今年寒食真無火,何處煙花别有春?呼婦鳩還勤過我,竊脂雀亦窘如人。”

(2).傳說中的一種鳥名。《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一百五十裡,曰 崌山 ……有鳥焉,狀如鴞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竊脂,可以禦火。” 袁珂 校注:“ 郭璞 雲:‘今呼小青雀曲觜肉食者為竊脂,疑非此也。’ 郝懿行 雲:‘與《爾雅》竊脂同名異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竊脂”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和傳說:

一、基本釋義

竊脂(qiè zhī) 主要指兩種鳥類:

  1. 現實鳥類“桑扈”
    即青雀,屬雀形目,特征為嘴部彎曲、喜食肉脂。《爾雅·釋鳥》記載其因“好盜脂膏”而得名。郭璞注稱其為“小青雀”,《朱子語類》也提到其“不穀(不食谷物)”的習性。

  2. 神話中的防火異獸
    出自《山海經·中次九經》,描述其形似貓頭鷹,紅身白首,具有防火能力,古人飼養以避火患。


二、名字由來與文獻差異


三、文化寓意


四、總結

“竊脂”需根據具體文獻判斷指代對象:
① 現實中的桑扈鳥(青雀);②《山海經》神話中的防火異獸。二者因古籍記載差異形成不同解釋體系,需結合上下文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竊脂

竊脂(qiè zh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竊字的部首是穴,脂字的部首是⺼,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8和9。

竊脂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行為,即竊取人體内的脂肪。據古籍記載,在古代,有些人為了美容或其他原因,會用各種方法将他人的脂肪偷偷取出,然後用來塗抹在自己的皮膚上。這種行為被稱為竊脂。

在繁體字中,竊脂的寫法為「竊脂」,字形沒有太大變化。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竊字通常是用「竊」或「竊」,脂字通常是用「脂」。這些字在古代的銅錢、文物等上面常見。

以下是一些竊脂的例句:

1. 他懷疑自己身上的脂肪被人竊取了。

2. 資料顯示,在古代,竊脂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

與竊脂相關的組詞有竊取、竊賊、脂肪等。

與竊脂近義的詞語包括偷竊脂肪、盜取脂肪等。

與竊脂相反的意思是植脂,即将外界脂肪移植到自己的身體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