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窟藏的意思、窟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窟藏的解釋

隱匿之所。《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時觀閒隙,出為寇盜。每緻兵征伐,尋其窟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窟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來理解,主要與佛教文化、曆史遺迹相關,尤其在敦煌學中具有特定含義:

  1. 字面含義:

    • 窟: 指洞穴、石窟。在佛教語境中,特指開鑿于山崖上,用于宗教活動的石窟寺,如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
    • 藏: 指儲藏、收藏、埋藏。有隱藏、保存之意。
    • 窟藏: 字面意思即“在洞窟中儲藏/埋藏”。它指将物品(尤其是經卷、文書、佛像、法器、絹畫等佛教或珍貴物品)秘密地收藏或封存在石窟内的特定空間(如洞窟中的複壁、暗室、地穴等)的行為及其所藏之物本身。
  2. 引申義與特定文化曆史含義:

    • 特指敦煌藏經洞: “窟藏”最著名的實例和引申含義特指敦煌莫高窟第17窟,即舉世聞名的“藏經洞”。該洞窟原為唐代高僧洪辯的影窟(紀念窟),約在11世紀(北宋時期,西夏占據敦煌前夕),莫高窟的僧侶将大量佛經、文書、絹畫、法器等珍貴物品封存于此洞窟中,并用泥牆封閉洞口,并在壁面繪制壁畫加以僞裝。這一行為本身及其所藏的約5萬件文物,就被稱為“敦煌窟藏”或簡稱“窟藏”。
    • 所藏内容: 窟藏之物極其豐富,包括漢文、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等多種文字的佛經、儒家經典、道教典籍、史籍、地志、戶籍、賬冊、契據、信劄、文學作品、醫藥文獻、星象圖等,以及大量精美的絹畫、麻布畫、刺繡、法器等。這些文物時間跨度從公元4世紀到11世紀,是研究中古時期中國乃至中亞曆史、宗教、文化、藝術、語言、社會、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無價之寶。
    • 曆史意義: 敦煌窟藏的發現(1900年)是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直接催生了“敦煌學”這門國際顯學。這些窟藏文獻和藝術品為研究絲綢之路、佛教傳播、多民族文化交流、古代社會風貌等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窟藏”的核心含義是指在石窟(尤其是佛教石窟)中秘密儲藏或埋藏物品的行為及其所藏之物。其最著名、最具體的指代對象就是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及其所藏的約5萬件4-11世紀的珍貴文物。這個詞承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是敦煌學和絲綢之路研究中的關鍵術語。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窟藏”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字義分解

  1. 窟:

    • 本義為洞穴,如“石窟”“狡兔三窟”。
    • 引申為某類人聚集的場所,如“匪窟”“賭窟”。
  2. 藏:

    • 讀作cáng 時,意為“隱蔽、收存”,如“躲藏”“藏書”。
    • 讀作zàng 時,可指儲藏大量物品的地方(如“寶藏”)或佛教經典(如“道藏”)。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原文為:“時觀閒隙,出為寇盜。每緻兵征伐,尋其窟藏。”
翻譯:(敵人)常伺機作亂,出兵征讨時需尋找他們的藏身之處。


相關擴展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窟藏”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書面語,描述隱蔽的藏身地。例如:“警方搗毀了犯罪團夥的窟藏。”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埃土伯夫白骨再肉百世一人班告餅師豳什暢行無礙暢意磛岩成居吃白眼待援得一望十滴羞跌屑短衣匹馬遁思奉嘗高速公路晧然華辯磺胺翦蕩江翻海攪江回兼圻見數郊畛解惰戒規劫餘金珠絶倫刳腹枯刻庫司龍蹲氯化鈉賣方市場麥糕魔說甯夏骈牢偏王如次生熟湯石虎殿時間性受教育隨駕天狐頭場推考脫期瓦瓯圍田溫風無所畏憚夏典小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