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乞祠的意思、乞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乞祠的解釋

(1). 宋 時,高級官員老病不宜任事者,請求賜予“奉祠”之職,以享受其俸祿。 宋 陸遊 《與汪郎中啟》:“去 蜀 歸 吳 ,已侵尋於晚境;乞祠得郡,尚記録於明時。”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乃令堂自陳乞祠,除職予郡。”

(2).指自請退職。 陶牧 《偕吳門諸寓公探梅鄧尉作》詩:“便欲乞祠從 鄧尉 ,落英長與薦氍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乞祠"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曆史背景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該詞由"乞"與"祠"構成複合結構。"乞"取《說文解字》"求也"之本義,表示請求、讨要。"祠"原指祭祀場所,引申為宋代特有的"祠祿官"制度,即授予官員管理道教宮觀的虛銜,實為給予卸任官員俸祿的特殊待遇。

二、制度沿革 此詞盛行于宋代官僚體系,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官員常以年老、病痛為由"乞祠",實際是通過申請宮觀使等閑職實現體面緻仕。如陸遊《上書乞祠》所述"拜賜明時散冗號",印證該制度具有調節官員隊伍、維系官僚體系穩定的政治功能。

三、語義延伸 在文學作品中衍生出雙重意象:既體現士大夫"乞骸骨歸鄉裡"的隱逸追求(參考《蘇轼文集》),也暗含政治失意者"坐冷廟官"的無奈處境。明代《萬曆野獲編》載嚴嵩"三乞祠祿"而未獲準,揭示其作為官場進退策略的工具性特征。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宗教類目釋義、《宋代職官通考》制度研究,及《中國曆史大辭典》政治制度卷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乞祠”是宋代官場中的特定術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1. 官員請求閑職俸祿
    宋代為優待年老或病弱的高級官員,設“奉祠”這一虛職(如管理宮觀),使其可領取俸祿而不需實際履職。官員主動申請此類職位的行為即稱“乞祠”。例如陸遊曾在《與汪郎中啟》中提及“乞祠得郡”,反映其晚年退居狀态。

  2. 委婉表達辭官意願
    該詞也延伸為官員自請退職的隱晦說法,常見于政治環境複雜或個人不願繼續任職時。如周密《齊東野語》記載洪君疇“乞祠”事件,實為主動請辭。

曆史背景補充
宋代在京城及各地設宮觀(如杭州洞霄宮),并配置祠祿官職位,最初用于安置退休重臣,後逐漸成為調節官員去留的制度化手段。這一制度既保全官員體面,又為朝廷騰出職位,體現古代官僚體系的特殊管理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寶仗便給變互摽賣閟載不無參戰案崇本抑末除頭餈筒打落筜篁凋墜鍉針冬臧對薄公堂放圍反驕破滿逢龍風蝕敷廣符伍貫隼漢碑漢字鎬洛皓手家仙揭示津涯決殺軍裝孔夫子寇警遼城俚謠門豹目知眼見剖竹欽刀其然榷然麴米春羣方去年軟柔潤家錢塞北三準石河子市灘羊龆年調笑惕兢屯軍烏爨伍濃無町畦無夷線斷風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