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治其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ǎn zhì qí shēn,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以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反過來制約或整治對方,強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應對策略。
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意為“反過來整治自身”,實際指用原本用來對付别人的方法,最終反而使自己受制。例如,若某人用陰謀算計他人,結果陰謀敗露後自身反遭懲罰,即可用“反治其身”形容。
用法與例句
近義表達
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強調對外的策略性反擊,也暗含自我反思的意味。例如,通過他人的行為反觀自身問題,進而修正錯誤(),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反治其身”既是一種應對策略,也包含因果關聯的哲理,常用于批判性場景或道德反思。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際應用。
《反治其身》是一個成語,意為反省、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品德。它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從自己做起,改正自身的缺點和錯誤,不斷自我完善。
《反治其身》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右邊的部首是言。整個成語共有12個筆畫。
《反治其身》原出自《論語·學而》中的一句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如本道而自專也,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句話大緻意為“不要擔心别人不了解你,要擔心自己不了解别人。當有朋友從遠方來時,難道不是很開心嗎?但是,甯願專心緻志于自己的事業,雖然可能還未學到很高深的知識,我仍然認為已經開始學習了。”在《論語·八佾》中,孔子提到了“甯死無所忍,可見古之善治者能反治其身矣。”在這裡,反治其身被用來形容古時善于修身養性的治國者。
在繁體字中,反治其身的書寫為「反治其身」。
《反治其身》在古時候通常以隸書形式書寫,其字形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他積極向上,善于反治其身,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與知識。
- 反思
- 反省
- 反躬自省
- 自我反省
- 自我修正
- 自甘堕落
- 無所檢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