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 清 科舉考試以“五經”文命題曰大題;以“四書”文命題曰小題。 清 戴名世 《甲戌房書小題文序》:“制義之有大題小題也,自 明 之盛時已有之,而小題猶號為難工。”
(2).指全書的總題目、大标題。 清 盧文弨 《鐘山劄記·大題小題》:“古書大題多在小題之下,如‘《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此小題也,在前;‘毛詩’二字,大題也,在下。 陸德明 雲:案 馬融 、 盧植 、 鄭康成 注‘三禮’竝大題在下; 班固 《漢書》、 陳壽 《三國志》題亦然。”
“大題”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以下是兩種常見解釋:
指試卷中占分比例較高、需要詳細作答的題目。這類題目通常以論述、分析、作文或綜合應用的形式出現,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例如:
在明清科舉考試中,“大題”特指從《四書》《五經》完整章節中截取的命題,要求考生圍繞經典原文展開論述。例如:
現代語境下,“大題”多指考試中的核心題目;而在古代科舉中則與命題來源的完整性相關。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您有更具體的語境(如某學科、曆史背景),可進一步補充說明以便精準解答。
大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大的題目或大的問題。
大題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大字邊,右邊的部首是一,表示一個背部。大題總共有7畫。
大題的來源較為複雜。據《說文解字》記載,大題最初是形容一種特殊的懸浮在空中的架子。後來,大題也被引申為引出全文的重要問題或話題的意思。
大題的繁體字為「大題」。
古時候,大題的字形變化較大。在甲骨文中,大題的象形字形為一個人形,表示一個人答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簡化,并且加入了部首。
1. 老師提出了一個大題,要求我們用不少于300字寫作文。
2. 這次考試中,我完全沒有把握做好最後一個大題。
大題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大主題、大提綱、大标題、大問題、大考題。
與大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重要問題、重點題目、要害。
與大題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小題、簡單問題、次要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