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劫。《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四年》:“近如 宜州 止因 劉承規 虐用其下,聚為寇剽,延及他境。”
“寇剽”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寇剽”指搶劫、劫掠的行為,多用于描述盜賊或侵略者的暴力掠奪活動。其核心含義強調通過武力或脅迫手段非法奪取他人財物。
二、詞源與出處
構成分析:
文獻用例:
出自《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四年》:“近如宜州止因劉承規虐用其下,聚為寇剽,延及他境。”此處描述因官吏暴虐引發民衆聚衆劫掠的事件。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語
建議: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滬江詞典)及(漢典)來源。
寇剽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形容盜賊行為,指的是搶劫、掠奪、搶奪他人財物的行為。
寇剽的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宀和刀,其中,“宀”為上部部首,表示室内;“刀”為左部部首,表示刀劍。寇剽字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寇”字有9畫,“剽”字有3畫。
寇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漢書》中。在《漢書·李陵傳》中有這樣一句記載:“平,盜寇之剽”。寇剽在這裡表示搶劫盜賊的行為。
寇剽的繁體字為「寇剽」。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寇剽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形象和意義保持一緻。
1. 這個地區時常有寇剽的事件發生,民衆生活在恐懼之中。
2. 寇剽之徒罪無可赦,應該嚴厲制裁。
3. 官府出動武裝力量,成功打擊了一夥寇剽之徒。
寇剽沒有明确的常用組詞,但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進行組合。例如:寇剽盜賊、寇剽之徒、寇剽行為。
盜竊、劫掠、搶劫。
保護、守護、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