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宗廟内堂東西廂的後部,藏五世祖以上遠祖神主的地方。《釋名·釋宮室》:“夾室,在堂兩頭,故曰夾也。”《禮記·雜記下》:“成廟則釁之……門、夾室皆用雞。” 孔穎達 疏:“夾室,東西廂也。”《宋史·禮志九》:“﹝ 治平 四年﹞祧藏 僖祖 及 文懿皇後 神主於西夾室。”《清通禮·吉禮》:“高祖以上親盡則祧,由昭祧者,藏主於東夾室;由穆祧者,藏主於西夾室。”
“夾室”是中國古代宗廟建築中的特定空間,其含義和功能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夾室指宗廟内堂東西兩側廂房的後部區域,主要用于存放五世祖以上遠祖的神主牌位。這一空間在禮制中具有“祧遷”功能,即當祖先代數超過五世後,其牌位需從正殿移至夾室供奉。
位置與結構
夾室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一個狹小的房間或空間,常常指密閉、擁擠的地方。在描述環境或場所時,用夾室表示狹窄、擁擠,讓人感到壓抑、不舒服的狀态。
夾室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扌(shǒu),部首宀表示“室”,部首扌表示“手”。夾室共有7個筆畫。
夾室一詞是由“夾”和“室”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夾”指夾緊、夾在中間,而“室”表示一個房間或空間。
夾室的繁體字為「夾室」。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夾室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為「夾實」,其中的「室」字由「實」字替代。
1. 在這個小小的夾室裡擠滿了人,空氣非常悶熱。
2. 這個夾室太小了,連一個人都站不下。
夾室的一些常見組詞有:
1. 夾室裡
2. 夾室外
3. 夾室中
4. 夾室内
5. 夾室間
夾室的近義詞包括:
1. 狹小的房間
2. 窄小的空間
3. 擁擠的地方
夾室的反義詞包括:
1. 寬敞的房間
2. 廣闊的空間
3. 開放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