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麥信。 唐 白居易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麥風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唐 徐凝 《玩花》詩之五:“花到薔薇明豔絶,燕支顆破麥風秋。” 宋 汪藻 《過臨平》詩之二:“麥風能起柁,梅雨不鳴江。”參見“ 麥信 ”。
“麥風”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詞彙,指代與麥子成熟季節相關的風,具體解釋如下:
“麥風”即“麥信”,指麥子成熟時期的風,多用于描繪初夏或夏初時節的田園景象。該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較少使用。
時間特征
常見于唐宋詩詞,如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中“麥風低冉冉,稻水平漠漠”,陸遊《初暑》中“槐陰清潤麥風涼”,均描寫初夏麥田的微風和濕潤氣候。
氣象關聯
宋代汪藻《過臨平》提及“麥風能起柁,梅雨不鳴江”,将麥風與梅雨季節并提,暗示其可能出現在江淮地區春夏之交。
象征意義
詩人常以“麥風”暗喻農時與自然節律,如徐凝《玩花》中“麥風秋”結合薔薇花期,表現季節更疊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全唐詩》或宋代田園詩選輯。
麥風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首:⺾和風,共有9個筆畫。它來源于漢字,是一個常用詞彙。
在繁體中文中,麥風的寫法為麥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麥風的古字形為麥風,字形筆畫稍有差異,但意義和發音仍然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理解麥風的用法:
1. 春天的麥田裡吹來了陣陣麥風。
2. 熱烈的麥風中,莊稼茁壯生長。
3. 麥風中傳來了鳥兒的歌聲,美好的鄉村生活讓人陶醉。
麥風常用于描述麥田中吹來的風,給它帶來的特定感受。它可以形容熱烈、柔和、清涼等不同的風氣。以下是一些與麥風相關的組詞:
1. 麥浪:形容麥田中麥穗隨風搖曳的景象。
2. 麥秀:形容麥田中麥穗的美麗和高聳。
3. 麥穗:指麥田中生長的谷物,是麥田豐收的象征。
近義詞:麥風的近義詞包括麥浪、麥秀,它們都形容了麥田中的美麗景象。
反義詞:麥風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詞彙,因為描述麥田的風對應的反義詞取決于上下文和具體意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