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桃枝簟。 宋 梅堯臣 《八月十夜廣文直聞永叔内當》詩:“誰知 廣文 直,桃簟冷於冰。”參見“ 桃枝簟 ”。
“桃簟”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táo diàn,其核心含義為“桃枝簟”,即用桃枝竹編織而成的席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桃簟不僅是實用器物,更承載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其細膩工藝與清涼屬性常被用于詩詞中,象征高潔、清雅的意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桃枝竹”的植物特性或相關詩詞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桃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以桃木制作而成的躺椅或涼席。這種座具通常由木架和竹編涼席組成,可供人們躺下休息或入眠。
《桃簟》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竹(zhú),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筆畫數目是12畫。
《桃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桃木經過加工後可以用來制作家具,具有較高的價值和強度。繁體字“檮”(táo)也是指這種以桃木制成的家具。
古時候,人們在寫《桃簟》這個詞時,常常用傳統的筆劃書寫方式。例如,桃字的古代寫法為“丿、口、幾、木”,簟字的古代寫法為“⺮、關、丿、⺮”。
1. 酷夏炎炎,我躺在桃簟上,享受涼爽的清風。
2. 她将桃簟擺放在花園中,創造了一個迷人的休憩角落。
桃島(tao dao)、簟瓢(dian piao)、竹簟(zhu dian)。
涼席(liang xi),竹席(zhu xi)。
硬闆床(ying ban chuang),軟床(ruan chuang)。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