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裘的意思、黼裘的詳細解釋
黼裘的解釋
用羔和狐白雜為黼文的皮衣。《禮記·玉藻》:“唯君有黼裘以誓省。” 鄭玄 注:“黼裘,以羔與狐白雜為黼文也。省,當為獮。獮,秋田也。國君有黼裘誓獮田之禮。” 孔穎達 疏:“黼裘,以黑羊皮雜狐白為黼文以作裘也。” 孫希旦 集解:“誓衆尚嚴斷,故服黼裘。”
詞語分解
- 黼的解釋 黼 ǔ 古代禮服上繡的半黑半白的花紋:黼座(帝王的寶座)。黼黻(a.古代禮服所繡的花紋;b.喻華麗的辭藻)。黼藻(指華美的辭藻)。 筆畫數:; 部首:黹; 筆順編號:
- 裘的解釋 裘 ú 皮衣:狐裘。集腋成裘。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黼裘”是古代典籍中記載的一種特殊皮衣,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讀音與字義
- 拼音為fǔ qiú(注音:ㄈㄨˇㄑ一ㄡˊ),其中“黼”指黑白相間的斧形花紋,象征權力與莊嚴;“裘”即皮衣。兩者結合,特指紋飾與材質兼具的禮儀服飾。
2. 材質與形制
- 以羔羊皮(黑色或雜色)與狐腋下的白色皮毛拼接縫制,形成“黼文”(斧形花紋),屬貴族專屬服飾。這種工藝既體現等級差異,也用于區分季節禮儀。
3. 禮儀用途
- 據《禮記·玉藻》記載,黼裘是國君在秋獵(“獮田”)前舉行誓師儀式時的着裝,用以彰顯威嚴、整肅軍紀。鄭玄注:“唯君有黼裘”,說明其使用嚴格限于君主或最高統治者。
4. 文化内涵
- 黼裘的斧形紋飾暗含“決斷”之意,與軍事活動的嚴肅性呼應;同時,狐白裘的珍貴性(僅取狐腋下小塊白毛)象征身份尊貴,是古代服飾禮制中“以衣明禮”的典型體現。
參考資料建議:可進一步查閱《禮記》原文及漢代鄭玄注、唐代孔穎達疏,了解古代服飾制度與禮儀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黼裘這個詞,我來告訴你具體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
黼裘是指一種質地優良的裘皮,色澤黑亮。它由拆分的部首和筆畫組成。黼字的部首是黑,筆畫有9畫;裘字的部首是衣,筆畫有12畫。
黼裘一詞始見于《莊子·徐無鬼》。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黼字的繁體寫法是黻,裘字的繁體寫法是鳩。根據文獻記載,黼裘是一種高貴、珍貴的裘皮,常作為貴族或高級官員的服飾,象征着尊貴和地位。
以下是黑亮黼裘的例句:
1. 烏鳥之巢出何鳥?黼裘之衣歸何主?(出自《莊子》)
2. 他身穿着一件黑亮的黼裘,看起來非常典雅。
與黼裘相關的組詞有:裘帶、裘馬、皮裘。
黼裘的近義詞是黻裘,反義詞是普通皮裘。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