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麸金;沙金。《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 麗水 多金麩。” 元 袁桷 《龍門》詩:“崩崖落車礮,怪木森戈矛,碎沙晴日鋪金麩。”
“金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讀音:jīn fū(注音:ㄐㄧㄣ ㄈㄨ)
釋義:指“麸金”或“沙金”,即細碎如麥麸狀的自然金粒。這一解釋在《新唐書》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例如《新唐書·南蠻傳》提到“麗水多金麸”,元代袁桷的詩句“碎沙晴日鋪金麩”也印證了此意。
詞源與構成
使用場景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金麸”象征“珍貴而難得之物”,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或權威詞典支持,可能為引申義或誤傳,需謹慎參考。
“金麸”核心含義為沙金,屬客觀描述性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查閱《新唐書》或元代詩詞集等來源。
《金麸》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谷物中的麥稈。它也可指金黃色的麥子或麥穗。此詞多用于文學藝術作品中,用以形容秋天成熟的麥子或相關情景。
《金麸》的部首是金(金字底邊決定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
《金麸》一詞的來源是出自于古代文人的創作。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金麸常用來形容豐收、富饒的田園景象和美好的秋天。
《金麸》的繁體字為「金麥」。
《金麸》在古時候的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
1. 黃昏時分,田野裡一片金麸飄舞,美得令人陶醉。
2. 秋風吹過稻田,帶來絲絲金麸香氣。
3. 夕陽下,一片片金麸映照着大地,猶如金海一般美麗。
1. 黃金麸:指金黃色的麥子。
2. 麸皮:指麥子加工後剩下的外殼。
3. 麸子:指麥芽的外殼。
1. 金黃:指金色或黃色。
2. 麥稈:指麥子上的莖。
3. 麥穗:指麥子上的花序。
1. 白花花:指顔色非金黃。
2. 少穗:指麥田收成不好,麥子上的穗較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