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丹爐。鉛為道家煉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煉之事。 宋 蘇轼 《臨江仙·龍丘子自洛至蜀作此記之》詞:“ 龍丘 新洞府,鉛鼎養丹砂。” 宋 蘇轼 《次韻緻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自此養鉛鼎,無窮走河車。” 施元之 等注引 杜光庭 《仙傳拾遺》:“ 劉無名 ,有真人示以陽爐陰鼎柔金煉化水玉之方,伏汞煉鉛成朱髓之訣,以鉛為君,以汞為臣,八石為使,黃芽為田。”
“鉛鼎”是道教文化中的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指道家煉丹的爐具。因鉛是煉丹的核心材料(常與汞結合),故以“鉛鼎”代指煉丹爐或整個修煉過程。
蘇轼多次在詩詞中使用該詞,例如《次韻緻政張朝奉仍招晚飲》中的“自此養鉛鼎,無窮走河車”,均以鉛鼎喻指修煉之事。
有極少數資料誤将“鉛鼎”解釋為古代炊具(如),但此說法缺乏權威依據,且與道教文獻中的用法不符,需謹慎辨别。
鉛鼎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鉛制成的鼎狀容器。
鉛鼎的部首是金(钅),筆畫數為17畫。
鉛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鑄造工藝。古人在鑄造鼎器時,使用鉛來制作器物,進而形成了“鉛鼎”這一詞語。
鉛鼎的繁體字為「鉛鼎」。
在古代,鉛鼎一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1. 研究人員在出土的遺址中發現了一件保存完好的鉛鼎。
2. 這個博物館裡陳列着許多精美的古代鉛鼎。
1. 鉛筆:用鉛制成筆芯的工具。
2. 鉛塊:由純鉛制成的塊狀物。
鉛鼎沒有明顯的近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語,指代鉛質的鼎。
鉛鼎沒有明顯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語,無法用反義詞來準确地定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