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楯墨的意思、楯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楯墨的解釋

《北史·文苑傳·荀濟》:“ 濟 初與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當王,然負氣不服,謂人曰:‘會楯上磨墨作檄文。’”後因以“楯墨”為文人從軍研墨草檄的典故。 宋 蘇轼 《送曹輔赴閩漕》詩:“詩成橫槊裡,楯墨何曾乾。” 清 周亮工 《丙申寒食同張玄洲暨諸同社重登詩話樓凄然有感》詩之二:“莫向層城聽劍戟,空從楯墨感人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楯墨”是一個漢語典故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文人從軍、起草檄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來源

“楯墨”出自《北史·文苑傳·荀濟》的典故。南北朝時期,荀濟與梁武帝蕭衍本為布衣之交,但因性格剛直,荀濟對梁武帝稱帝一事不服,曾放言:“會楯上磨墨作檄文”(意為要在盾牌上磨墨撰寫讨伐檄文)。這一舉動成為後世文人投筆從戎、以文輔武的象征。

2.具體含義

3.文學引用

宋代文人蘇轼等曾借用此典,将“楯墨”融入詩詞,贊頌文人投軍報國的氣節或文武雙全的形象。

4.現代使用

該詞現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作為古代文人參與軍事活動的典型意象,常見于典故解析或相關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北史》原文或宋代文人的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楯墨》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古代戰争時使用的盾牌和墨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黑」,分别表示木頭和顔色。它的筆畫數為14畫。來源于古代漢字的進化和演變過程,它是通過将「木」和「黑」部首組合而成的。 《楯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有所改變。雖然古代寫法并沒有記錄,《楯墨》可能在古時以不同形狀和筆劃書寫。 例句:在古代戰争中,戰士手持楯墨抵擋敵人的攻擊。 與《楯墨》相關的組詞有:楯、墨水、戰争。近義詞可以是盾牌或盾箭,它們意味着類似的戰鬥用具。反義詞可能是書法,這意味着文化藝術和字體書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