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泓 、 毛穎 為 唐 韓愈 《毛穎傳》中虛拟的人物,暗指硯與筆。後遂以“泓穎”借指筆硯。 宋 陸遊 《書巢五詠·硯滴》:“天祿與辟邪,乃復參泓穎。” 錢锺書 選注:“按: 毛穎 為筆, 陶泓 為硯。” 明 章懋 《與謝木齋閣老書》:“聊憑泓穎,以道區區。”
“泓穎”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指代筆硯(文學典故) 源于唐代韓愈《毛穎傳》,其中虛拟人物“陶泓”暗指硯台,“毛穎”暗指毛筆。後以“泓穎”合稱代指文房用具,常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二、作為人名(現代用法) 由“泓”與“穎”組合而成,多用于姓名:
注意:部分網絡解釋将“泓穎”描述為形容容貌光彩(如),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衍生義,建議優先參考前兩種釋義。
泓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智慧充沛、才智出衆。下面将對泓穎進行詳細解析。
泓穎的部首是水(氵)和頁(⺌)。水部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頁部用來表示與紙張、文字等有關的含義。泓穎的總筆畫數為19。
泓穎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這是一個較為古老的詞語。一般認為它出自《周易·系辭上》:“澤與智兮,多而識之”。在這句話中,澤即指智慧,用來形容智慧深遠而淵博。
泓穎的繁體字為泓穎,穎是穎的繁體字形。
在古代,泓穎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可能會出現寫作「䣩顕」、「飹顯」等寫法。然而,「泓穎」仍然是最常見和現代所使用的寫法。
他的才智備受贊賞,被視為泓穎之人。
與泓穎相關的詞語有:泓澤、泓漪、泓澄、智慧、才智等。
與泓穎近義的詞語有:聰慧、聰明、明智。反義詞則可以是:愚笨、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