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光說話不做事,或光說而沒有行動證明。《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我隻道本利已到手了,原來還是空口説白話,眼飽肚中飢。” 周立波 《山那邊人家》:“我與其坐冷闆凳,聽那牛郎中空口說白話,不如趁空來看看我們社裡的紅薯種。”亦作“ 空口説空話 ”。 ********* 《說知難行易》:“你們 廣西 有幾百萬人,不是幾個人能夠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說空話可以算得事的。”
“空口說白話”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光說不做,或隻停留在口頭而沒有實際行動或事實依據。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說話缺乏實際行動支撐,僅停留在口頭承諾或空泛的言辭上,缺乏兌現或證明。強調言行不一、缺乏實效性。
成語源自《舊唐書·憲宗本紀》:“凡好事口說則易,躬行則難。卿等既言之,須行之,勿空口說。”此句是唐憲宗對臣子的告誡,提醒他們應踐行承諾而非空談。
以上解析綜合了成語的語義、曆史背景及實際應用,需注意在實際語境中結合具體情況判斷其褒貶色彩。
《空口說白話》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說空話或說無關緊要的話。這個成語由空口和說白話組成,下面将會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成語《空口說白話》由"空"和"口"兩個字組成。"空"字的部首是"穴",總計五筆,寫法為"穴"、"工"、"一"、"一"、"一"。"口"字的部首是"口",總計三筆,寫法為"丨"、"一"、"丨"。
成語《空口說白話》最早出現在《史記·鄒忌諷齊王納谏》一文中。文章提到鄒忌諷刺齊王的不聰明和不務實,比喻他空談虛說,不實際行動。
成語《空口說白話》的繁體字為「空口說白話」。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不過成語《空口說白話》的意義并未改變,依然指代說空話的行為。
他一直隻是空口說白話,從來沒有真正去實施任何改變。
空談、空言、空虛等。
空話、廢話、無聊的話。
實話、有用的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