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履倒置的意思、冠履倒置的詳細解釋
冠履倒置的解釋
見“ 冠履倒易 ”。
詞語分解
- 冠履的解釋 亦作“ 冠屨 ”。帽與鞋。頭戴帽,腳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楚辭·王逸<九思·悼亂>》:“茅絲兮同綜,冠屨兮失絇。”原注
- 倒置的解釋 颠倒位置、次序或關系詳細解釋亦作“ 倒寘 ”。.颠倒過來。指事物所處的狀況與正常的相反,如事物在順序、方位、道理等方面的颠倒。《莊子·繕性》:“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南朝 梁
網絡擴展解釋
“冠履倒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uān lǚ dào zhì,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面與比喻義
- 字面意思:帽子(冠)和鞋子(履)的位置被颠倒。古代禮儀中,冠戴于頭象征尊貴,履穿于腳象征卑下,因此兩者颠倒違背了等級秩序。
- 比喻義:形容主次、尊卑或輕重關系錯亂,常用于批判社會或人際關系中的反常現象,如下屬淩駕于上級、卑賤者僭越尊貴者等。
二、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後漢書·楊賜傳》中記載“冠履倒易,陵谷代處”,後演變為“冠履倒置”。
- 用法:主謂式結構,多作賓語或定語,含貶義色彩。例如:“明宗之于強藩……幾有冠履倒置之勢。”(清·趙翼《廿二史劄記》)。
三、相關拓展
- 近義詞:冠履倒易。
- 反義詞: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注:部分資料誤将“敲骨吸髓”列為反義詞,實為無關)。
- 例句: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第十回批判道:“難道就大小易位,冠履倒置?”。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強調對禮制破壞、權力失衡的批評,如分析古代君臣關系或家族倫理失序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冠履倒置
《冠履倒置》是一個成語,意為頭戴冠冕,腳穿鞋履,卻把它們弄倒了位置。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和儀态與其身份地位不相符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冠(冖+冫+幾)總共7畫;履(屍+彳+弓+屮)總共11畫;倒(亻+屍+并)總共7畫。
來源:《冠履倒置》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世說新語》。其中的一則故事描述了劉宋時期的宰相範長生因為疏于整理公文,而被皇帝斥責。事後,他身穿禦冠,腳踩涼鞋,倒行逆施,示衆謝罪,以此表達自己的悔過之意。
繁體:冠履倒置(冠履倒置)
古時候漢字寫法:冠履倒置(冠履倒置)
例句:他是個貴族子弟,卻常常衣冠不整、冠履倒置,一點也不像一個有教養的人。
組詞:衣冠整齊、形象得體、一絲不苟。
近義詞:無禮、不合適。
反義詞:得體、合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