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百五的意思、二百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百五的解釋

[stupid person] 俗語。常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詳細解釋

(1).方言。不中用。 ********* 《收回6*教育權》:“在國民革命以前,目下二百五的 中國 政府和 中國 教育界,都不會有收回的決心。”

(2).方言。指傻氣或魯莽的人。 田漢 《盧溝橋》第三幕:“我是一個老頑固,也是個二百五,心裡怎麼想,嘴裡就怎麼說。”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三回:“ 周毛旦 本來就是個二百五脾氣,不由得兩眼冒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二百五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二百五”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解析

一、核心釋義

“二百五”在漢語中為貶義俗語,指代言行魯莽、思維遲鈍或行事荒唐之人。其詞典釋義可歸納為:

  1. 字面數值:指數字“250”,但實際運用中脫離數值本義。
  2. 引申含義:
    • 愚笨糊塗:形容人缺乏常識或判斷力(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莽撞冒失:指做事不經思考、舉止輕率(如《漢語大詞典》)。
    • 半吊子:比喻技藝不精或知識淺薄卻自以為是者(方言常見用法)。

二、詞源考據

目前學界存在兩種主流說法,均體現文化隱喻:

  1. 貨币起源說:

    清代銀子以“封”為單位,五百兩為一封。“二百五十兩”即“半封”,諧音“半瘋”,暗諷人言行失常(參考《漢語俗語詞源研究》)。

  2. 曆史典故說: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遇刺,齊王為緝兇假稱“蘇秦實為齊國間諜,刺殺者可領千金賞”。一莽夫自稱兇手,齊王怒斥:“此真二百五也!”(《戰國策》衍生傳說,非正史)。

三、使用語境與權威參考

四、文化延伸

該詞承載民間智慧,通過數字諧音(250→半瘋)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語義轉化,反映漢語“以數寓理”的特色。類似表達如“十三點”(滬語指言行突兀者)、“三八”(台閩方言戲稱愚鈍者),均體現語言的社會批判功能。

參考資料(建議查閱紙質權威辭書):

(注:因線上詞典釋義分散且部分來源權威性不足,此處優先引用經典工具書;網絡來源需謹慎甄别,建議以紙質辭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二百五”是中國民間常用的俚語,主要用來形容人行為莽撞、思維簡單或處事不成熟。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詞通常指代傻頭傻腦、不谙世事且行事倔強莽撞的人,帶有調侃或批評的意味,但并非粗口。例如形容某人做事欠考慮時,可能會說“你真是個二百五!”

二、用法特點

  1. 語境靈活:可用于親友、同事或陌生人,情感色彩從戲谑到斥責不等,需結合語氣判斷。
  2. 文化差異:部分地區(如北方)使用更頻繁,常與“半吊子”關聯,表示能力或性格不完善。
  3.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如“這事交給二百五辦準砸”。

三、來源争議
關于詞源主要有兩種說法:

四、現代延伸
如今該詞不僅形容愚鈍,也擴展至批評行事輕率、缺乏分寸的行為。例如公衆人物失言或做出争議舉動時,可能被網友調侃為“二百五操作”。

注意:使用時需考慮場合,親密關系間多為玩笑,正式場合或對陌生人可能引發誤解。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常履順鳌戴白鶴子拔茅哔剝癟塌塌不便水土不分蠶寶寶場合吃麻栗子仇匹黨進當腰大卸八塊雕龍多難兒時發髲放映機發胖諷玩歌笙公馬瞽聩紅繖黃金時間回盻混渾檢厲減省峻邁鈞驷空單聯展列位溜肩膀昧死以聞闵子裡男扮女妝内啟攀檻盤行嗆嗽青于藍秦衡時類施授鼠竄説是綏輯檀床堂姨退責屯田客挽送緯說武皇小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