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略的意思、昧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略的解釋

謂簡略不明。《宋書·禮志三》:“自 黃帝 以前,古傳昧略; 唐 虞 以來,典謨炳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昧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èi lü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昧略”指簡略不明,即對事物的描述或記載不夠詳盡清晰,導緻信息模糊或難以理解。例如《宋書·禮志三》中提到:“自黃帝以前,古傳昧略;唐虞以來,典謨炳著”,意為黃帝之前的記載簡略模糊,而唐虞之後的典籍則明确詳細。


二、詳細說明

  1. 字義分解

    • 昧:本義為“昏暗、不明”,引申為“糊塗、隱藏”(如“拾金不昧”“愚昧”等)。
    • 略:意為“簡略、不深入”(如“粗略”“大略”)。
      兩字組合後,強調對事物描述的簡略性和不清晰性。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文獻、記載或認知的模糊性,例如古籍中對遠古曆史的記載因年代久遠而“昧略”,或形容人對某領域知識掌握不足。


三、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為成語,解釋為“對事物本質不了解而産生錯誤判斷”,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目前更通用的解釋仍以“簡略不明”為主。


如需進一步探讨,可參考《宋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昧略

昧略,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模糊、不清楚,表示對事物不明晰或不了解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昧”字的部首歸類為日,表示“夜晚”,“畧”字的部首歸類為田,表示“土地”。根據這個劃分,可以認為“昧畧”的總部首歸類為日。

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數統計,“昧”字總共8畫,“畧”字總共11畫。

來源

“昧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昧”和“畧”都是古漢字。

繁體

“昧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昧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昧”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其發展過程如下:

甲骨文:
昧字甲骨文

篆字::
昧字篆字

隸書::
昧字隸書

楷書::
昧字楷書

“畧”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如下:

甲骨文::
畧字甲骨文

篆字::
畧字篆字

隸書::
畧字隸書

楷書::
畧字楷書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一直心存昧略,從來沒有好好研究過。

2. 面對新的挑戰,他昧略不清,不知道該怎麼辦。

3. 這份報告寫得昧略不清,需要進一步細化。

組詞

1. 昧夜:指夜晚模糊不清的狀态。

2. 昧心:指心裡迷茫,不清晰的狀态。

3. 昧雜:指事物混亂雜亂無章的狀态。

近義詞

1. 模糊:表示事物不清晰、難以辨認。

2. 糊塗:表示對事物蒙昧、不明确。

3. 困惑:表示對事情迷茫、不明白。

反義詞

1. 明了:表示對事物清楚、了解。

2. 清晰:表示事物明确、清楚可辨。

3. 明确:表示對事情明白、有明确的認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