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山的意思、後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山的解釋

(1).後面的山。 元 貢師泰 《題山水圖》詩:“前山後山雲亂起,山腳入溪清見底。”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後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

(2).舊時官帽背後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紀略》:“平巾,以竹絲作胎,真青羅蒙之,長隨内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無後山。”

(3).頭顱後部的枕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後山骨》:“後山,即頭後枕骨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名詞,主要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地理位置

    指房屋、村落或建築群背後所依靠的山體。例如:“寺廟的後山有一片古樹林。” 體現空間上的方位關系(前為陽、後為陰)。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53頁。

  2. 引申義

    代指偏僻、次要或隱蔽的區域。如古語“後山小路”常指人迹罕至的路徑,引申為非主流的領域或退隱之所。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卷3第102頁。


二、文化象征

  1. 風水意涵

    在傳統堪輿學中,後山被視為“靠山”,象征穩固與庇護。住宅或陵墓“背靠後山”符合“藏風聚氣”的理想格局。

    來源:王玉德《中國風水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第78-81頁。

  2. 文學意象

    古詩文中常借後山營造幽深、寂寥的意境。如王安石《遊鐘山》:“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後山成為超脫塵俗的精神載體。

    來源:《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卷567。


三、實際應用


核心定義:後山是以方位為基礎的地理概念,衍生出文化象征與實際功能,其内涵始終圍繞“背靠、隱蔽、支撐”的核心屬性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後山”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1. 地理概念:指房屋、建築或區域後方的山體

    • 這是最常用的字面含義,常見于文學描述或日常用語。例如元代貢師泰《題山水圖》詩中的“前山後山雲亂起”,以及沈從文自傳提到的“後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
  2. 古代服飾術語:官帽後方的隆起結構

    • 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官帽設計中的“後山”是身份象征,普通内侍的平巾則“無後山”。這種設計既體現等級制度,也起到固定帽體的實用功能。
  3. 人體解剖學名詞:枕骨的别稱

    • 指頭顱後部呈瓢狀的扁骨,中央有連接顱腔與椎管的枕骨大孔。這一用法多見于中醫或傳統醫學文獻。

補充說明:

建議需要具體應用時,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側重。古籍引用建議優先參考《酌中志》《從文自傳》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洗濞濞步步進逼不時長勺喘汗單席定限東莊圖風舉分業拂黛浮芥鼓風機淈亂郭隗尊固志耗擾黃羅扇火膏夾襖甲貨極界金雞納霜盡醉開館刻躁拉幫結派令芳陵園妾亂政落帽沫雨耐辛苦拍鞑遷舟岐出勤懇人驗三清客上首伸頭縮頸施醫受主蜀國絃稅鈔碩腹賈檀香梅特拜同羅桐乳亡陽危慮尉茂危思魏文手巾舞劇香蛤饷食巷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