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弁的意思、冠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弁的解釋

(1).天子田獵時的裝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禮·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孫诒讓 正義:“此王四時常田之服,蓋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

(2).古代禮帽的總稱。《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飾之也。”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倭緞》:“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頃刻集灰;衣領之間,旬日損壞。”

(3).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因以指成年。 宋 司馬光 《祭龐穎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撫首提攜,愛均子姓;甫勝冠弁,遽喪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

(4).指官員。 宋 梅堯臣 《丞相》詩之一:“丞相之拜,冠弁旅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冠弁是古代中國禮制中兩種重要的首服(頭飾),兼具實用性與禮制象征意義。以下從形制級、用途三方面分述:

一、形制特征

  1. 多為布帛或皮革制成,覆蓋發髻,兩側有纓帶固定于颌下。士以上階層所戴,象征文德與身份,如《禮記·玉藻》載“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2. 皮質或麻質,形如覆手,分爵弁(文事)與皮弁(武事)。《周禮·夏官》記“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裡”,其制較冠簡樸。

二級與禮制功能

三、文化引申義

  1. 仕宦象征

    漢代以降,“冠弁”代指官職,如賈誼《新書》雲“冠弁在首,所以飾威儀”。

  2. 禮法隱喻

    宋代理學家以“冠弁不正”喻禮崩樂壞,強調其對社會秩序的象征意義(《二程遺書》卷三)。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冠弁"詞條
  2. 《周禮注疏》(鄭玄注)卷三十二
  3. 《儀禮正義》(胡培翚撰)卷四
  4. 《詩經集傳》(朱熹注)小雅篇
  5. 《禮記訓纂》(朱彬撰)冠義篇

網絡擴展解釋

“冠弁”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

一、古代核心含義

  1. 天子田獵的裝束
    指周代天子狩獵時的服飾,在玄色禮冠(玄冠)上加戴皮制弁帽,象征禮儀與身份。此用法見于《周禮·春官·司服》記載,孫诒讓注疏強調其作為“四時常田之服”的規制性。

  2. 古代禮帽總稱
    廣義指代各類禮儀場合的冠冕,如《荀子·君道》中描述不同階層冠弁服飾的等級差異,明代《天工開物》也提及冠弁易沾染灰塵的細節。

  3. 成年男子的代稱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成人禮),故“冠弁”可借指成年,如《禮記》相關記載衍生的用法。

  4. 官員身份的象征
    因冠弁為士大夫階層的标志,引申為官員代稱,體現古代服飾與職位的關聯。

二、現代引申含義

  1. 成語化用法(較少見)
    現代語境中偶作成語,比喻某領域頂尖人物(“冠”指冠軍,“弁”喻才華),但此義項未被傳統權威詞典廣泛收錄,可能屬特定語境引申。

三、字形與讀音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選擇釋義,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周禮》《荀子》等古籍原文及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安于所習坳塘半酣跋語車鏡螭吻持疑不定蚩谪大衆語嶝石動秤兒讀卷惇懿放遊風檢分望奮褎藁草顧國簋飱虢國夫人海畔豪風浩然之氣黃卷青燈宦侶彗氣會提貨賈江城谏職鉸刀交尾計劃經濟警标峻登顑颔空緑勞人伶倫磷蝦隴頭吟羅繖麻亮沒地蒲藍前席遒放肉棗撒丁島噬臍無及書信松桷隨順趿拉闆兒投敵推授吞滅舞佾小腳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