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束細絹。古代用作禮物。《儀禮·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 鄭玄 注:“紡,紡絲為之,今之縳也。”
“束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一、古代禮物的含義(主要見于《儀禮》等典籍) 指一束細絹,常用于古代禮儀場合作為饋贈品。如《儀禮·聘禮》記載:“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玄注解“紡”為絲織品,類似後世的縳(一種細密絲織物)。
二、成語的引申含義(需謹慎考辨)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束縛、限制”。該說法源于古代紡織業背景:紡織時需長時間專注且受工具限制,引申為行動或發展受限的狀态。但此釋義未見于《漢語大詞典》等高權威典籍,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用法。
建議參考優先級:研究古文時建議采用第一種釋義;若涉及現代成語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并核查權威詞典。
《束紡》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将紡織品通過細帶、繩索等束緊,加固或固定。
《束紡》包括兩個部首,分别是“纟”和“方”,總共有十三個筆畫。
《束紡》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主要由“束”和“紡”兩個字組成。其中,“束”意為綁緊,約束;“紡”為紡織。合在一起就表示通過綁緊來加固或固定紡織品。
《束紡》的繁體字為「束紡」。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束紡》在古代的寫法為「尗紡」。
1. 她用細帶子将裙子束紡在腰間,使得整個人看起來更加優雅。
2. 為了防止織物松弛,可以使用束紡的方法将其固定住。
組詞:束縛、束身、束之高閣。
近義詞:捆綁、系緊。
反義詞:解開、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