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計獻的意思、計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計獻的解釋

謂隨年終上計獻物于天子。《左傳·隱公七年》“ 戎 朝于 周 ,發币于公卿” 晉 杜預 注:“朝而發币於公卿,如今計獻詣公府卿寺。” 孔穎達 疏:“如今者,如 晉 時諸州年終遣會計之吏獻物於天子,因令以物詣公府卿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計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政治制度相關,以下是具體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計獻”指古代諸侯或地方官員在年終時向天子進獻財物的儀式,屬于定期彙報和納貢制度的一部分。這一行為通常伴隨年度財政統計(“上計”)進行,即地方将一年的收支、人口等數據彙總上報,同時附上貢品。

  2. 詞源考據

    • 出自《左傳·隱公七年》中“戎朝于周,發币于公卿”的記載,晉代學者杜預注釋:“如今計獻詣公府卿寺”,指類似晉代地方年終向中央進獻的制度。
    • 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年終遣會計之吏獻物于天子”,說明“計獻”包含數據彙報與實物進貢雙重意義。
  3. 構詞拆分

    • 計:指統計、核算,如“上計”制度中的財政審計。
    • 獻:指進獻貢品,表達對中央政權的臣服。

曆史背景

這一制度反映了先秦至魏晉時期中央與地方的隸屬關系,通過定期納貢和彙報加強中央集權。類似制度在後世演變為“朝貢”“歲貢”等形式。

參考資料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代財政制度背景,可查閱《左傳》杜預注及《漢典》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計獻(jì xiàn)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計”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7個筆畫;“獻”字的部首是“犬”,總共有8個筆畫。 《計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思是“用心籌劃并将所得到的獻給他人或上級”。它強調了一個人通過深思熟慮和努力工作,将自己的成果獻給他人或者上級,展現了一種奉獻和敬意的精神。 在繁體字中,計獻的字形保持相同,沒有改變。它仍然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和“犬”。 古時候,計獻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情況下,“計”和“獻”兩個字的基本形狀和現在相似,部首和筆畫的構成也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個關于“計獻”的例句:他用心計劃并獻上了自己的功勞。 與“計獻”相關的組詞包括:計劃、計算、獻身、獻上等。這些詞語都與“計獻”的基本意思相似,強調個人的努力、奉獻和付出。 類似意思的詞語有:奉獻、貢獻、送上等。這些詞語都表示将自己的成果或者努力付出給他人或者上級。 與“計獻”相反意思的詞語可能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彙。但如果要表達相反的含義,可以使用諸如駁回、拒絕、保留等詞語。 以上是關于“計獻”的一些講解和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