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儒家的經書。 元 湯式 《離亭宴煞·送楊景言回杭州》套曲:“一襟 東魯 書,兩脅《西廂傳》。”參見“ 東魯 ”。
“東魯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詞義
“東魯書”指代儒家的經典著作,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強調儒家典籍的權威性。其中“東魯”原指春秋時期的魯國東部(今山東曲阜一帶),因孔子為魯國人,後世常以“東魯”代指儒家發源地或儒學傳統。
來源與用法
延伸背景
“東魯”因孔子故鄉在魯國,逐漸成為儒家文化的象征。因此,“東魯書”不僅指具體經典(如《論語》《孟子》等),更承載了對儒家思想體系的推崇。
該詞是古代文人借地理稱謂(東魯)指代儒家典籍的雅稱,多見于詩詞和學術語境,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
《東魯書》是一本古代書籍,也是指徐幹所作的《東魯略》。這本書記錄了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
《東魯書》的拆分部首為“一、魚”,漢字中的“氵”代表水,而魚則是表示字義的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3。
《東魯書》是由徐幹撰寫的,他是魯國的黃門侍郎,負責國家機要和記錄國家大事的職務。他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研究,編寫了這本書。
《東魯書》的繁體字是「東魯書」。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東魯書》中的“東”字在古代寫作“東”,“魯”字則寫作“魯”,“書”字寫作“書”。這些變體在古代書籍中都比較常見。
他研究了《東魯書》中的記載,深入了解了春秋時期魯國的曆史。
東魯、魯國、徐幹、書籍、記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
《魯國紀事》、《魯國史》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