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鹄類鹜的意思、刻鹄類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鹄類鹜的解釋

亦作“ 刻鵠成鶩 ”。1.比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後漢書·馬援傳》:“效 伯高 不得,猶為謹勅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 季良 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宋 黃庭堅 《與趙伯充書》:“學 老杜 詩,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也。”

(2).比喻仿效失真,適得其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類鶩,則無所取焉。” 清 卷盦 《<蔽廬叢志>序》:“又或食古如鯁,刻鵠成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鹄類鹜”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信息


出處與典故

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馬援傳》。
典故背景:
東漢名将馬援在《誡兄子嚴敦書》中告誡侄子,若效仿品行敦厚的龍伯高,即使達不到其境界,也能成為謹慎之人(即“刻鹄不成尚類鹜”);若效仿豪俠卻欠謹慎的杜季良,失敗則會淪為輕浮之輩(即“畫虎不成反類犬”)。


用法與含義

  1. 中性或褒義:
    強調模仿雖不完美,但仍有可取之處。例如周作人曾用此詞形容模仿初期雖生硬,但已具雛形。
  2. 對比反義:
    與“畫虎類犬”(模仿失敗、弄巧成拙)形成對比,前者重“尚有相似”,後者重“徹底失敗”。

例句與延伸


該成語既可用于鼓勵模仿學習時的“接近目标”,也可提醒避免機械照搬。其核心在于強調模仿過程中的“形似”與“神似”之辨,需結合語境理解褒貶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鹄類鹜》的意思:

《刻鹄類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刻意模仿别人,努力超越或者比肩而至”,也可解釋為“努力追求與學習優秀的人或事物接近”。這個成語的含義強調了個體應該努力追求進步,不應該滿足于平庸。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刻鹄類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和繁體:

《刻鹄類鹜》這個成語出自古代文學家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在《文心雕龍》第四十節《刻鹄類鹜》中,劉勰寫道“刻鹄者,凡鹄有翅膺之甚者。語類鹜?”

繁體字對應為《刻鵠類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刻鹄類鹜》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的考證,可能存在以下變種寫法:

例句:

1. 他一直刻鹄類鹜,不斷學習和進步,終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刻鹄類鹜,追求卓越。

組詞:

刻意、類似、鹜繡前程

近義詞:

努力超越、力求精進、孜孜不倦

反義詞:

平庸、滿足現狀、安于現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