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ercingly cold; bitingly cold; intense cold] 寒冷刺骨
北風凜冽,大雪紛飛
(1).極為寒冷。 晉 傅鹹 《神泉賦》:“六合蕭條,嚴霜凜冽。” 唐 李白 《大獵賦》:“若乃嚴冬慘切,寒氣凜冽, 不周 來風, 玄冥 掌雪。”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當日箇天時凜冽,怎能勾身上溫和。” 清 陳夢雷 《孟冬寒氣至》詩:“嚴冬變氣候,寒威何凜冽。” 葉聖陶 《一篇宣言》:“天氣本來已經寒冷,這當兒尤其覺得凜冽,好像換穿了單衣似的。”
(2).形容态度嚴肅,令人敬畏。《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 皇泰主 ﹞顔色凜冽,在廷者皆流汗。” 胡三省 注:“言嚴冷也。” 清 錢謙益 《母鄭氏封太安人》:“官某之母,天與柔嘉,人推貞淑,凜冽誓夫,辛勤教子。”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希望你要能夠像這橘子樹一樣,獨立不倚,凜冽難犯。”
“凜冽”是一個漢語形容詞,拼音為lǐn liè,主要含義如下:
寒冷刺骨
形容天氣極為寒冷,常用于描述隆冬時節的北風或大雪。例如:“北風凜冽,大雪紛飛”。
嚴肅威嚴(引申義)
部分語境中可形容态度、氣勢令人敬畏。例如:“他神情凜冽,不怒自威”。
多用于文學描寫或正式語境,強調極端的寒冷感或嚴肅的氛圍。需注意與“淩冽”(常見錯寫)區分,正确寫法為“凜冽”。
凜冽(lǐn liè)是一個形容詞,形容氣候或寒冷的感覺刺骨、嚴寒的意思。凜冽描述了一種寒冷、銳利的感覺,凜冽的寒風讓人感到無比刺骨和冷酷。
凜冽由兩個部首組成:
凜(幾):表示冷酷、嚴肅的意思。
冽(冫+列):冫是“水”的冰的意思,列表示清楚、展開的樣子,冽表示寒冷清晰的狀态。
凜冽一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記載在《文獻通考》一書中。在古代漢字中,凜冽的寫法稍有不同。凜在古時候的寫法是「蔺」,冽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列」,凜冽的含義和形象與現代相近。
在繁體字中,凜冽的寫法相同。
以下是例句:
組詞:凜然(形容有威嚴、莊重的樣子)、嚴寒(寒冷嚴厲的冬季天氣)、銳利(形容刀劍等尖銳快捷)、刺骨(形容寒冷切骨的感覺)。
近義詞:刺骨、嚴寒、寒冷。
反義詞:溫暖、舒適、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