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酒祭祀或祭奠。《儀禮·鄉射禮》:“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取肺坐祭,遂祭酒。”《清史稿·禮志十一》:“ 順治 十八年, 世祖 崩, 聖祖 截髮辮成服……既大斂,奉梓宮 乾清宮 ,設幾筵,朝、晡、日中三設奠,帝親詣尚食祭酒。”
(2).古代飨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後亦以泛稱年長或位尊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而 荀卿 三為祭酒焉。” 司馬貞 索隱:“謂 荀卿 出入前後三度處列大夫康莊之位,而皆為其所尊。” 明 許浩 《兩湖麈談錄》:“按古禮賓客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於地,示有先也,故謂祭酒,蓋尊重之稱也。” 清 趙翼 《陔馀叢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時凡同輩之長,皆曰祭酒。蓋飲食聚會,必推長者先祭。 胡廣 曰:古禮,賓客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示有先也。”
(3).指出行的餞别酒。 唐 李賀 《出城别張又新酬李漢》詩:“今将下東道,祭酒而别 秦 。” 王琦 彙解:“祭酒,謂祖道祭也。古者出行,必有祖道之祭。”
(4). 漢 魏 以後官名。 漢 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 西晉 改設國子祭酒, 隋 唐 以後稱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的主管官。 清 末始廢。後亦以泛稱文壇、藝壇或學術界、文化界的首腦人物。 鄭逸梅 《逸梅叢談·妙喻》:“我師 程瑤笙 先生,當然算得畫苑中的祭酒,善于寫生,畫獸更具 郎士甯 的意味。”
“祭酒”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隨曆史演變而逐漸擴展,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以酒祭祀或祭奠
指在祭祀儀式中将酒灑于地面(或潑灑),以表達對神靈、祖先或自然神的尊崇,通過酒氣溝通人神。例如《儀禮·鄉射禮》中記載的“祭酒”行為,即為祭祀流程的一部分。
與“奠酒”的區别
“祭酒”強調灑酒動作,而“奠酒”指将酒作為祭品陳列于供桌,兩者均屬祭祀禮儀,但形式不同。
宴席中的長者主祭
古代飨宴時,需由年長或位尊者(如賓客中最年長者)酹酒祭神開席,後引申為對德高望重者的尊稱。例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荀卿因威望被推為祭酒。
同輩或同僚中的首席
“祭酒”逐漸泛化為對群體中領袖人物的尊稱,如學術界、文壇的首腦人物。
漢魏至清代的教育官職
軍事與行政官職
如曹操首創“軍師祭酒”,作為首席謀士參與軍政決策()。
指出行前舉行的餞别儀式,需以酒祭路神(祖道之祭),如唐代李賀詩中“祭酒而别秦”的記載。
時期 | 主要含義 | 示例來源 |
---|---|---|
先秦 | 祭祀禮儀中的灑酒行為 | 《儀禮》 |
漢代以前 | 宴席主祭的長者或尊稱 | 《史記》 |
漢魏至清 | 學官及軍政首席官職 | 博士祭酒、軍師祭酒 |
文學引申 | 文壇、學術界領袖的泛稱 | 清代趙翼《陔馀叢考》 |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官職制度及禮儀演變,如需進一步考證細節,可參考《儀禮》《史記》及曆代職官志。
《祭酒》是一個成語,意為祭祀時設宴款待中的最高官員。在古代祭祀儀式中,祭司會設宴款待來參加祭祀的高級官員,其中負責主持祭祀的最高官員被稱為“祭酒”。
《祭酒》這個詞由“礻”和“酉”兩個部首組成。
部首“礻”表示與祭祀有關,在《祭酒》這個詞中的作用是提示該詞與祭祀相關。
部首“酉”表示與酒相關,在《祭酒》這個詞中的作用是提示該詞與宴會款待相關。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2畫。
《祭酒》這個詞最早見于《左傳》,出自“懷王使人祭太山,召蔔官曰:‘奈何?’對曰:‘不告也。’‘若不告,亦君之禍及乎?’‘告無諸,可以心祠也。’懷王使人祭國人,用膳,祭酒不酳,不胥寬懷。
換言之,即懷王派人祭祀太山時,召蔔官問他是否告知了太山神靈祭祀目的、方式等事宜。若沒有告知,則表示祭祀隻是個人心意的表達而已,不會對國家産生影響。
繁體字為:祭酒
在古時候,《祭酒》的漢字寫法為祭酔(注意:這是根據古籍文獻記載所得)。
1. 在祭祀儀式上,祭酒要為來賓主持宴席。
2. 他被委以祭酒之職,負責主持重要的祭祀活動。
1. 祭司
2. 祭品
3. 祭拜
主祭、祭主、酒宴官
祭神、祭司、祭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