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學的意思、提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學的解釋

官名。 宋 崇甯 二年在各路置提舉學事司,掌管州縣學政。 金 設提舉學校官, 元 有儒學提舉司。 明 置提學道。 清 設督學道、提學使等,俱簡稱提學。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丑年世科第》:“先友提學 張公 大亨 ,字 嘉甫 , 霅川 人。”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五折:“生來豪富有家貲,終日醺醺醉酒巵,詩書還學師,褒封靠小兒。提學來時悶箇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六·秦羅子孫》:“ 魏莊渠 提學 河南 歸,為所親言之。” 子虛子 《湘事記》:“又十日而 湘 軍起,代藩篆者為提學 黃以霖 。”參閱《宋史·職官志七》《明史·職官志四》《清通典·職官十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提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職能是管理地方教育事務及主持考試。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演變過程:

一、基本定義

提學是宋至清代設置的學官,負責地方學政管理、教育督導及科舉考試事務。其名稱和職責在不同朝代有所調整。

二、曆史演變

  1. 宋代起源
    宋崇甯二年(1103年)設“提舉學事司”,為最早提學官職,主管州縣學政。

  2. 金元時期
    金代稱“提舉學校官”,元代改為“儒學提舉司”,職能延續宋代學政管理。

  3. 明清發展

    • 明代:設“提學道”,明确掌管學政及主持歲考、科考。
    • 清代:改稱“督學道”“提學使”,如《清通典》記載提學使負責省級教育考核。

三、職能特點

四、實際用例

如清代官員嚴修曾任直隸提學使,推動新式教育改革。


注意:将“提學”解釋為“提高學習水平”,此為現代誤讀。該詞實際為曆史官職,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史料(如、9)。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提學的意思

提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上學、進修學習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提學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耳,其中“手”是左邊的部首,它表示跟手有關的意義;而“耳”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跟耳朵有關的意義。提學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提學”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在繁體字中,提學的寫法為「提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提學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揥學」,其中的「揥」字拆分部首為手和土,表示用手在土地上寫字的意思。

例句

1. 兒子已經長大了,親自到外地提學去了。

2. 爺爺是一位提學先生,他非常重視教育。

組詞

提高、學習、提問、提醒、提前

近義詞

進修、上課、受教、求學、升學

反義詞

退學、辍學、離校、放棄學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