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迹的意思、盜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迹的解釋

盜賊的行迹;盜竊的痕迹。 宋 龔開 《宋江三十六人贊序》:“彼 跖 與 江 ,與之盜名而不辭,躬履盜跡而無諱者也。” 元 袁桷 《邢氏先茔碑銘》:“檄君以問,入其室,左右視驗,實無有盜跡。” 元 袁桷 《同知樂平州事許世茂墓志銘》:“其治 婺源 ,益自振剔,絶蔓探疑,明以近民,而盜跡不敢入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盜迹”指盜賊的行迹或盜竊留下的痕迹,常用于描述犯罪行為的線索或迹象。例如,元代的袁桷在墓志銘中提到“盜迹不敢入境”,即強調治理有方使得盜賊活動絕迹。

  2. 文獻出處與曆史用例

    • 宋代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序》中,用“躬履盜跡”形容人物與盜賊行徑的關聯。
    • 元代文獻多次出現該詞,如袁桷記載地方官員治理時“驗盜迹”或“絕盜迹”,體現其曆史語境中的實用性。
  3. 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與“盜蹤”(dào zōng)含義相近,均指盜賊的蹤迹或犯罪迹象。但“盜迹”更側重具體行為痕迹,而“盜蹤”可能更偏向行蹤路徑。

  4.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屬于書面化表達。日常交流中更常用“盜竊痕迹”“作案痕迹”等替代表述。


“盜迹”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語境。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宋江三十六人贊序》及元代碑銘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迹》是一個詞語,用來形容盜賊留下的痕迹或證據。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皿”和“刂”,其中“皿”表示“器皿”,而“刂”表示“刀”。根據部首的組合,可以得到該詞的筆畫數為10畫。 《盜迹》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漢字“盜”和“迹”組成。其中,“盜”表示行竊或偷盜,“迹”表示軌迹或痕迹。繁體字字形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寫作《盜迹》的方式與現代相同,沒有較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在現場留下了明顯的盜迹。 2. 警方通過調查盜迹來鎖定犯罪嫌疑人。 3. 這個書店的老闆找到了店鋪被盜的盜迹。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盜竊、盜賊、盜賊集團、盜竊罪等。 一些近義詞包括:痕迹、痕迹、蛛絲馬迹、蹤迹等。 反義詞可以是:無迹可尋、無影無蹤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