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頒師的意思、頒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頒師的解釋

軍隊出征歸來。《明史·範濟傳》:“ 洪武 初年嘗赫然命将,欲清沙漠。既以餽運不斷,旋即頒師。”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且屢奉皇太後‘息武寧邊’之諭,遂命 傅恆 頒師還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頒師"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屬于軍事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代軍隊完成作戰任務後整饬隊伍、有序撤離戰場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可拆解為"頒"與"師"的語義組合:"頒"取"發布命令"之義,《說文解字》載"頒,分也",引申為宣布指令;"師"即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周禮·地官》載"五旅為師,師二千五百人"。兩字連用特指将帥發布撤軍令,組織部隊有序撤退的軍事行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二年》"晉師頒而歸",杜預注"頒,班也,班師振旅",表明其與"班師"存在通假關系。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考據指出"頒師即班師,古字通用",印證了二者在軍事撤退語境中的互通性。

現代語境中,該詞主要運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典文學創作領域。如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時特别标注其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結束後軍隊凱旋或戰略轉移的規範動作,強調軍事行動的紀律性"(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撰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頒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均有明确指向。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基本釋義

頒師(拼音:bān shī)指軍隊出征歸來,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結束後軍隊返回原駐地的行為。


文獻例證

  1. 《明史·範濟傳》記載:
    “洪武初年嘗赫然命将,欲清沙漠。既以饋運不斷,旋即頒師。”
    此處指明朝初期因糧草運輸問題,軍隊被迫撤回。

  2. 清·魏源《聖武記》提到:
    “且屢奉皇太後‘息武甯邊’之谕,遂命傅恒頒師還朝。”
    描述清朝将領傅恒奉旨撤軍回朝的情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明史》《聖武記》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奧竈白羽書生搬兵辨識表旌鼈飲閉門塞戶嵾嵯稱便寵惑穿敝怆天呼地觕識刀子嘴豆腐心點鐵成金反暴蜂識莺猜耕田歌酣歌醉舞荒落糊裡糊塗家甲肩販結轍浄筵今隸近義詞苴麻看上狂逆诓設老牛舐犢臘尾鈴轅買免廟諱明悊秣馬利兵木薯弄珠破瓜七步八叉鵲巢鸠據阙焉三倒班膻行神境沈詩任筆蛇蜮手電燈署職松椟宿恩縮祭體育手段土窯子外議宛态唯唯否否相忍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