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goon] 淺水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所封閉而形成的湖。高潮時可與海相通
瀉湖(正确寫法應為“潟湖”,因“潟”字生僻常被誤寫為“瀉”)是海岸帶的一種特殊湖泊,其形成與海洋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潟湖是海洋與陸地交互作用的産物,兼具獨特生态價值和地理意義。使用“潟湖”一詞更準确,需注意與普通湖泊及堰塞湖等類型區分。
瀉湖 (xiè hú) 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水洩湖陂地區。
瀉湖的拆分部首:氵為水部,難為阝部。
瀉湖的總筆畫數:16畫。
瀉湖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漢字組合而成。其中,瀉字表達的意思是水流動,是由水部和難部組合形成;湖字表達的意思是地勢低窪而彙聚水的地方,是由水部和阝部組合形成。
瀉湖的繁體字為「瀉湖」。
在古代,瀉湖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瀉湖并非古代最常使用的詞彙之一,因此古代的寫法沒有太多的記錄和使用案例。
1. 前方就是瀉湖,我們需要小心穿越。
2. 這個瀉湖地區常年積水,是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3. 這座城市被一片瀉湖環繞,景色十分壯觀。
1. 瀉流:指水流迅猛流淌的樣子。
2. 湖瀉:指湖泊中的水流或湧泉。
3. 湖瀉之地:指瀉湖地區。
1. 河流:指自然形成的水流。
2. 湖泊:指堆積在地勢低窪處的水域。
3. 濕地:指因地下水位高或水域面積大而形成的濕潤地區。
1. 山嶽:指高聳起伏的山地。
2. 旱地:指缺乏水源和水分的地區。
3. 陸地:指不靠海洋或大湖的地面。
【别人正在浏覽】